Archive for June, 2009

带着伤痕的天使-For Michael Jackson

  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凌晨,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很多人在学校操场上,大白天的时候看见一颗流星。当大家对这颗流星许愿的时候,它越来越大,变成了陨石,并坠落下来。在巨震中,我想起还在宿舍楼里的瑶瑶,就拨通手机,说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会和。
  7点半,洗漱的时候把这个梦讲给妈妈听。妈妈说,看来你还挺惦记瑶瑶的。
  8点半,我在打开搜狐新闻的时候懵然看见首页头条那黑色沉重的字,突然感觉鼻子一酸。
  真的有巨星陨落了。
  
  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第一次看到MJ的MTV是在高一元旦联欢会后。录像带,《HIStroy》。落日余晖中直升机徐徐飞来之时,如ID4般的场景让我感到震撼。那个年代的中国,MTV之粗糙简单令人发指,MJ的HIStroy无疑会令我们这些叛逆孩童们疯狂。
  于是,将父母给的午餐钱节省下来,买MJ的磁带。在这方面,一开始不知道花了多少冤枉钱。东北一个小县城,在那个时候多是盗版。然而我便在不断的购买实践和《当代歌坛》的传授中获得了经验。终于在浪费诸多血汗钱后,买齐了MJ在SONY旗下的所有正版磁带,还有盗版VCD。
  
  追途中,MJ的音乐电影不知道看过几多遍。竟发现自己的细胞,甚至肢体,在跟着音乐舞动。那年,文理分班。
  每逢午休,我便会用班级的录音机放上MJ的卡带,在窗台边像长虱子一样扭动。甚至在自习时间,也会带着耳机,伴着节奏,腰部带动臀部,摇晃到桌椅乱动。我的前后左右因此而受尽百般折磨。
  MJ的新闻,仔细浏览;MJ的舞蹈,刻意模仿;MJ的画像,常常临摹。就在高三离别的日子里,我已经忘记,曾在多少的同学录上画过MJ的笑脸。
  
  转眼大学了,能够加入舞蹈团就是因为在考试的时候伴着《do you remember the time》跳了几十秒钟,如马猴一般。团里97级启明大哥因此而给我起了个外号,叫“Michael”。多年以后,在看越狱的时候,耳边还会响起这个声音。
  这时的MJ已经很久没有新歌了。我只能翻来覆去的,听那些已然印在脑海中的曲子。幸好世纪初《Invincible》登场。MJ将毕生之精力悉数耗尽。虽然如此,但是我心中有个声音回荡:“虽然你老了,但你永远是我们的歌王。”
  
  之后的日子里,偶尔出现的MJ新闻不断伤痛着世界上爱他的人们的心。直到这一年,宣布MJ的告别演唱会将要在英国举行,又唤起了心中沉寂多年的激情。
  
  谁能想到,这竟是MJ的诀别。今晨梦魇竟成现实,他的演唱会只能闪现在我们的梦中。
  然而,MJ毕竟离开这个世界,到他憧憬的童话国度去了。
  
  不过,无论如何,世人怎样诋毁,你终究还是我们的“KING OF POP ”。
  
  Goodbye,Michael jackson,our KING of POP。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同时佩戴着荣耀的皇冠却也同时肩负着无穷无尽的骂名,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同时迎接着全世界狂热的追捧却也同时面对着人群中最恶毒的谩骂。迈克尔·杰克逊跳着一个生命可能呈现的最壮观的舞蹈走过我们面前,他的身后却紧随着指责、怀疑、中伤、嘲笑……在他风靡世界的春风得意中,可怕的阴影却始终不曾离开他半步,美好和丑陋、仁慈和丑闻,矛盾中的他戴着悲伤的面具,仿佛拥有天使和魔鬼两个面孔,他让所有人看见生命之绚丽,也看见命运之残酷。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的做着慈善事业。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唱片销量世界第一。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拥有十个世界吉尼斯世界记录。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唯一公认过的“流行之王”。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风靡全球的时候,他还在幼儿园里背着手唱儿歌。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是唯一能带墨镜进入白宫和被几界总统以高规格礼节接待的艺术家。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的舞蹈全世界都在模仿和探讨。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是某军队和某警局的永久荣誉长官。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拥有着人们为他树立的巨大雕像。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拥有着无数的歌迷,上至总统,天王巨星,下至大妈,黎民百姓。
  某人说的这个变态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坏事,从来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永远只有他在为别人付出,为歌迷而跳舞,为地球的和平,和慈善事业而歌唱。

  2009年6月25日,那颗善于酝酿激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如同宣告流行音乐一个时代的终结。如果把心脏当作生命的引擎,那么这台引擎曾经催动了世界新摇滚音乐一场划时代的风潮。从五岁的他懵懵懂懂地踏入乐坛的那一刻起,世界乐坛便开始酝酿一场辉煌的革命,没有游戏的童年、粗暴的父亲都不能磨灭他的热情;“杰克逊五人组”远远容纳不了他神迹一般的才华。当专辑《THRILLER》以1.04亿的正版销量席卷全球的时候,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男孩用他的惊世骇俗的歌声与舞步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名字刻上了摇滚音乐之王的荣耀石。而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见过他的人会知道,他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狂。尽管身陷恋童丑闻、尽管被称为变态歌星,尽管白化病让他疲于应付,尽管一次又一次的面部整形手术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外星人,不计其数的人对他横眉冷目、恶语相向,把他描绘成一个猥琐的诱惑者;但总有更多的人为他欢呼,把他叫做“舞王”,将他视为神一般的存在。即使那些不停诋毁他的人,在心灵深处也无法否认他跃出舞台那一瞬间所带来的震撼,当俗世的种种言论迷惑了人们的耳朵,他的音乐和舞蹈则让人看到一个顶级艺术家无可指摘的精湛。不管在那些娱乐记者的笔下,他是多么的龌龊肮脏,不管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如何批判他,不管某些人有多么不愿意承认他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无数的电视节目用他的音乐做背景,世界各地的歌手一再翻唱他的经典曲目,从发达国家到第三世界,年轻人都在跳着他所创造的太空步,正如一个网友所言:“你可以在左手戴一只白色手套,用右手在身前划过打两下响指;你可以戴上舞者必备的那顶黑色礼帽,再在做上臂上配戴一个衣箍;你可以穿起那件经典的红色夹克,卷起裤脚露出你的白袜,用太空步走在夜晚的街道上;你也可以简单的踢下腿,然后发出一声尖叫,你可以模仿得很像,但人们还是知道,你是在模仿他。”

  在种族歧视依然普遍存在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个黑人男孩征服了世界,但如果仅仅靠着非凡的音乐,那他还不够格被称为天使。迈克尔·杰克逊是哀伤的。他歌唱着,舞蹈着,他用《黑与白》去追问到底是什么使得肤色成为一种标签,他用《拯救世界》去唤醒那些背弃了大自然的孤寂的灵魂,他在《历史》中向人们发出哭泣一般的呼唤,教人们珍惜大地。他高亢的嗓音犹如天籁,一点点安抚着无数动荡的心。以他命名的30多个慈善基金会、吉尼斯纪录上累计捐款最多的艺人、两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这些竟然都还不能让所有人理解他的天真和善良。在他的全球巡回演唱会上,他唱着《there is a place》,曲终之时,泣不成声,舞台上一只洁白的大鸟缓缓降落,轻轻地用翅膀包裹住他孤独的身躯和微微耸动的肩膀。他用歌声安慰了世界,但当他遭遇白化病、整容失败、性丑闻官司、离婚、皮肤癌等种种伤痛的时候,谁会如同那只白鸟的翅膀,紧紧拥抱他,给他安静的守护?

  时常会忍不住想,为什么上帝赐予了他最灿烂的人生,却也给了他最惨痛的经历?如果他不是一个黑人,如果他没有得白化病,便不会有人借种族主义指责他;如果他有一个快乐的正常的童年,如果他不是对可爱的孩子怀着一种莫名的喜爱,便不会有人借此对他敲诈勒索,百般羞辱。我们会想到许许多多的如果,但是,如果那些假设都实现了,那么我们将不会见到戴着口罩略显狼狈的迈克尔·杰克逊,但也不会看到让世界为之狂热的摇滚之王。所有的荣耀,都藏着刻骨铭心的痛!庆幸的是,就在被妖魔化了的迈克尔·杰克逊遭遇广泛诋毁的同时,也依然被许多人爱着,无论他的鼻子是否会真的掉下来,无论他是不是困窘到需要卖掉私人物品以度日。

  舞台上的他像是上帝的宠儿,现实生活中的他却如同中了魔鬼的诅咒。当他静静躺着,不知他善舞的灵魂将以何种姿态飞向天国?而在人群中,将没有人再有权利对他进行道德的审判,没有人再有必要借他不够完美的形象极尽刻薄反复纠缠。如果说迈克尔·杰克逊曾用他的慷慨捐助来回报世人对他的冷嘲热讽,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他的缺陷报以原谅和宽容?即使他不是所有人心目中完美的摇滚歌王,但他却是唯一的迈克尔·杰克逊——一个总是带着伤痕的怪异的天使。

  传说中的万国之主,万王之王没有人见过,但是在我们生存的时代里,迈克尔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他手中没有兵刃只有麦克风,他麾下没有军团只有歌迷,他不曾使用暴力去征服,但是整个世界都成为了他的花园,几乎所有地球人都认识他的面容。迈克尔.杰克逊用流行音乐统一了全球,没有人对此表示反对。他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THRILLER》,销量达1.04亿。据2006年底统计,其正版专辑全球销量已超过7.5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他也是第一个在美国本土之外,唱片销售量超过1亿的歌手。
  
  “你从来没见过一个黑人出现在它的封面上,
  你只会看到猫王,看到滚石乐队,
  可谁才是真正的先驱呢?
  自从我打破唱片纪录开始——我打破了猫王的纪录,
  我打破了披头士的纪录——然后呢?
  他们叫我畸形人,同性恋者,性骚扰小孩的怪胎!
  他们说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肤,
  做一切可做的来诋毁我,这些都是阴谋!
  当我站在镜前时看着自己,我知道,我是个黑人!”
  ——迈克尔.杰克逊,2002年7月9日于纽约抗议SONY音乐公司的高峰会上。

(转载)

King of Pop-Michael Jackson

【MJ简介】
  迈克尔·杰克逊(1958.8.29-2009.6.25)(Michael Jackson)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King of Pop),是继猫王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成就已超越猫王,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迈克尔与猫王、披头士两组歌手并列为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他开创了现代MV,他把流行音乐推向了巅峰,他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时而高亢愤疾、时而柔美灵动的声音,空前绝后的高水准音乐录影,规模宏大的演唱会无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 他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THRILLER》,销量达1.04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数据)。据2006年底统计,其正版专辑全球销量已超过7.5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在美国以外卖出上亿张唱片的艺术家。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了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 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他患有白癜风皮肤病,皮肤呈白色。
  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神奇的怪物,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乐响起时他的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至今全世界仍有上亿歌迷。
  全 名:Michael Joseph Jackson
  中译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
  其他译名:台湾译名:麦可·杰克森;香港译名:米高积逊;米高积臣
  简称:MJ
  血型:AB型
  生卒年月:1958年8月29日中午12:13——2009年6月26日 (北京时间5:26;洛杉矶当地时间25日14:26)
  身高:179cm
  星座:处女座
  出生地点:美国 印第安纳州 加里市 Jackson街21号(Gary, Indiana, USA) 
  主要音乐风格:新杰克摇摆舞曲(New Jack Swing),俱乐部舞曲(Club/Dance),流行/摇滚(Pop/Rock),摩顿黑人音乐(Motown),都市流行(Urban),放克(Funk),节奏布鲁斯(R&B)
  主要歌唱特色:假声,痉挛,活力,热情,伤感,警醒,快乐,自信,丰富,时髦,真诚,盛典,神秘,口技
  主要舞蹈风格:机械舞、踢踏舞、霹雳舞、现代舞、太空步
【MJ个人详细资料】
  身高:5英尺10英寸 (约179公分)
  体重:130磅(60公斤左右)(去世时体重在88斤左右)
  视力:远视
  瞳孔色:深棕
  发色:黑色
  鞋码:美国10号(欧洲:42)
  学历:毕业于美国黑人联合大学。并于1988年获得了有色人种联合大学基金会(UNCF)颁发的Fisk大学人道文学博士荣誉学位。
  职业:歌唱家、舞蹈家、歌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编舞、演员、导演、企业家、慈善家。
    兴趣爱好:
     1、业余爱好:阅读、油画、素描、武术(功夫、柔道、空手道)、舞蹈、游乐园、旅行、购物、看电影、看卡通、打电子游戏。
     2、收集爱好:油画、雕塑、电影大事记、古董服饰 。
     3、热爱关心的事物:动物。
【MJ亲属】
  父亲:Joseph Jackson(出生日期:1929年7月26日)
  母亲:Katherine Jackson(出生日期:1930年5月4日)
  大姐:Rebbie (又名:Maureen Reilette,出生日期:1950年5月29日)
  大哥:Jackie (又名:Sigmund Esco, 出生日期:1951年5月4日)
  二哥:Tito (又名:Toriano Adaryll,出生日期:1953年10月15日)
  三哥:Jermaine (又名:Lajaun, 出生日期:1954年12月11日)
  二姐:LaToya Yvonne (出生日期:1956年5月29日)
  四哥:Marlon David (1957年3月12日)
  小弟:Randy (又名:Steven Randall, 1961年10月31日)
  小妹:Janet (1966年5月16日)
【MJ子女】
  长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 Jr(出生日期:1997年2月13日,Debbie Rowe所生)
  长女:Paris Michael Katherine Jackson(出生日期:1998年4月3日,Debbie Rowe所生)
  次子:Prince Michael Jackson II(出生日期:2002年3月,为试管婴儿生母不详)
  教子: Michael Gibb (“Bee Gees”乐队成员 Barry Gibb的儿子 )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遗孀黛比・若薇(Debbie Rowe)获得一子一女的抚养权。
  黛比・罗薇是杰克逊的第2任妻子,曾是一名护士。她与杰克逊育有一子一女,分别取名迈克尔二世(Michael Jr)和帕里斯(Paris)。
【MJ婚姻】
  第一任妻子:Lisa Marie Presley (1994年5月26日——1996年1月18日)
[附注:Lisa Marie Presley出生于1968年,职业为歌手,是“猫王”Elvis Presley的独生女。她在同MJ婚姻之前曾同音乐人Danny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一女。]
  第二任妻子:Deborah Rowe (1996年11月14日——1999年10月)
[附注:Deborah Rowe,又称Debbie Rowe ,出生于1960年,德国同爱尔兰混血,金发碧眼,职业为皮肤科护士。她在MJ婚姻之前曾同一名职业为中学教师的男子   有过7年的婚姻,但无子嗣。]
【MJ影片】
     1978年: 《新绿野仙踪》 (Scarecrow)
     1986年: 《EO船长》 (Captain EO)
     1988年: 《月球漫步》 (Himself)
     1997年: 《鬼怪》 (Maestro/Mayor/Ghoul Mayor/Super Ghoul/Skeleton)
     2002年: 《黑衣人2》 (Agent M)
     2004年: 《漂流女孩与荒岛姑娘》 (Agent M.J.)
【MJ之最】
  最好的朋友: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著名美国女影星)
  最喜欢的颜色:红与黑
  最喜欢的服饰:黑色软呢帽
  最喜爱的香水:“Opium”香水(“Opium”香水——即鸦片香水,1977年由法国“Ynes Saint Laurent”公司推出,风靡整个欧美,并成为1979年世界上销量最大的香水品种之一,至今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最喜爱的糖果:Skittles 、M&Ms
  最喜爱的矿泉水:依云(Evian)
  最喜爱的饮料:矿泉水、橙汁、胡萝卜汁,佳得乐(Gatorade,运动型饮料,演唱会运动会专用)
  最喜爱的食物:中餐、墨西哥菜、异国情调的辛辣素食、寿司、比萨饼、鸡、鱼、新鲜水果、爆米花、甜面包加香草冰块、向日葵种子、油炸卷饼、加霜片的牛奶……
  最爱的快餐:肯德基(KFC)
  最喜欢的蛋糕品种:带有巧克力糖霜的蛋黄蛋糕
  最喜欢的棋盘游戏:“垄断者”
  最喜爱的电视节目:Malcom In The Middle(一个博得6~34岁的观众青睐的家庭节目)、 The Simpsons(动画片《辛普森一家》)、Seseme Street(儿童益智节目《芝麻街》)、Discovery(《探索》)、Flip Wilson Show、Brady Bunch(情景喜剧《布雷迪家庭》)、Road Runner Show
  最喜爱的迪斯尼人物:米老鼠(Mickey Mouse),小飞侠彼得·潘(Peter Pan),木偶皮诺曹(Pinocchio)
  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James Matthew Barrie的“Peter Pan”(詹姆斯·巴里《彼得·潘》)、Richard Bach的“Jonathan Livingstone Seagull”(里查德·巴奇《乔纳森·利文斯东的海鸥》)、Ernest Hemingway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海明威《老人与海》)
  孩童时期最喜爱的歌曲:诱惑乐队的 “Tobacco Road”、“You Are My Sunshine”、“Cloud Nine”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古典乐、歌剧
  最喜欢的歌手:James Brown, Jackie Wilson, Smokey Robinson, Sammy Davis Jr.,The Temptations和Diana Ross
  最想合作的歌手: 爵士歌王纳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著名女歌手惠特妮·休斯顿(Whitney Houston)
  最喜爱的古典乐作曲家: Claude Debussy (德彪西,’Afternoon of the Fawn’)、 PjotrI ljitsch Tschaikowsky(柴科夫斯基) 、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最喜爱的电影演员: 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著名童星)、 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凯瑟琳·赫本(著名女影星,4次奥斯卡影后,Katherine Hepburn)、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著名黑人影星,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马龙·白兰度(演技之神,好莱坞之王 Marlon Brando)
  最欣赏的歌手:戴安娜·罗斯(传奇女歌手)、惠特妮·休斯顿(著名女歌手)、纳特·金·科尔(爵士之王)
  最喜爱的电影: “Peter Pan”(《小飞侠》)、“E.T.”(《ET外星人》)、“Star Wars”(《星球大战》)
  最喜爱的艺术家: Michaelangelo(米开朗其罗)、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最喜爱的自创歌曲:Earth Song
  最喜爱的J5时期的作品:“The Love You Save”, “I’ll Be There”, “Never Can Say Goodbye”
  最喜爱表演的曲目:“Billie Jean”
  最喜爱的MV:“Thriller”, “Smooth Criminal”,“Ghosts”
  最想居住的地方:英国白金汉宫
  最遗憾的事:至今未能完成一幅油画
  最讨厌的事物:小报
  最自豪的事:数次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仍保持10项世界纪录
  第一部电影:“The Wiz”(《新绿野仙踪》,1978年)
  第一张购买的唱片:Smokey Robinson与Miracles乐队的“Micke’s Monkey”
  第一张录制的唱片:“Big Boy” (Steel Town Records)
  签约公司:Motown、Epic Records (Sony Music)
  自己的厂牌:MJJ production-Mijack music
  著名的合唱者:Paul McCartney, Stevie Wonder, Janet Jackson
【MJ小知识】
     Michael的名字是其母亲根据他祖母的建议而取的。
     Michael在9个兄弟姐妹中名列第7,在6个兄弟中名列第5。
     Janet Jackson(Michael的妹妹)也是一位超级巨星。
     Joseph Jackson (Michael的父亲)曾经和一个名叫“The Falcons”的乐队进行表演。
     Michael的母亲Katherine年轻时会吹单簧、弹钢琴、弹吉他。
     是Gladys Knight发掘的Jackson Five乐队(至于原先Diana Ross发掘的J5一说,是唱片公司的宣传手段)
     Michael在5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是“Climb Every Mountain”
     The Jackson 5乐队第一次登台亮相的地方叫“Mr. Lucky’s”酒吧,J5的成员每人获得1美元的酬金。
     Michael小时候喜欢往姐姐LaToya的被子里藏蜘蛛。
     Tatum O’Neal是Michael的初恋。
     Michael非常怕痒。
     Michael的绰号叫“Smelly”
     Michael捐建了迪斯尼冒险乐园。
     Michael最喜欢玩的迪斯尼乐园项目是“加勒比海盗”。
     “Come Together”是Michael最喜欢的Beatles(甲壳虫)乐队歌曲之一。
     Michael画的米老鼠被选入一本名为《米老鼠艺术》的出版物。
【个人详细经历】
      1958年8月29日,Michae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Indiana)盖瑞市(Gary)。当时,谁也无法预知,这个黑人小男孩会在后来的岁月中创下多项记录,拥有全世界最多观众注意的眼光。因为他的职业生涯的传奇性,我们用记事史的方式,与你一起分享他从五岁便开始的巨星生活。
1963
  五岁便显露出在歌唱及舞蹈方面的才华,在父母的有心促成下,与四位兄长Jackie, Tito, Jermaine及Marlon共同组成了The Jackson 5 (杰克森五兄弟)乐团。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褪逐渐去组团初期的稚嫩,而不断展现出的表演技巧,帮助他在无形中逐渐成为乐团中的灵魂人物。
1964
  组成「Ripples And Weaves Plus Michael」(Jackson Five的前身),并首次在盖瑞市作有酬劳的演出。
1969
  得到市长的赏识,被引荐给Diana Ross,借以结识Motown的老板Berry Gordy,并签约,随即全家迁居洛杉矶。同年年底,首支单曲「I Want You Back 」登上排行榜榜首,接连发行了“ABC”、“The Love You Save”、“I’ll be there” 等热门单曲,Michael也在这年初次与Quincy Jones相遇。
1971
     Motown在年底为Michael发行个人首支单曲 「Got to be there」,成绩为第四名。1971年是“杰克逊五兄弟”走红的一年,兄弟们欢呼雀跃,但此时裂痕已开始产生。不到一年以后,迈克尔以电影《本》(Ben)的主题歌开始了他的单飞生涯。那首歌的灵感来自于一只宠物老鼠,并在全美排行榜上爬到第一位。迈克尔在单飞道路上第一次尝到甜头。
1972
  《Ben》专辑发行,单曲Ben成为他的第一支冠军单曲。
1975
     Jackson Five在投奔到Epic唱片公司之后,改名为 The Jacksons,然而未能延续佳绩。
1978
     Michael参加电影《The WIZ》(新绿野仙踪)的演出,担任稻草人一角,与Diana Ross、Richard Pryor并列为三大主角,并演唱了插曲 Ease on down the road 和 You can’t win。由于担任此片的主题曲演唱大任,而与专辑制作人Quincy Jones 结识。
1979
  这是开启Michael Jackson 时代的一年。专辑《Off The Wall》在Epic 公司发行,首支冠军单曲为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并为他得到格莱美奖的“最佳蓝调男歌手奖”(Best R&B Vocal Performance,Male)。此专辑仅在美国一地便销售超过七百万张,在Billboard 排行榜上一直待到1984年才下榜。
1980
     The Jacksons发行《Triumph》专辑,并在1981年展开全美演唱会,收入达五百五十万美金,成为该年度最赚钱的艺人之一。
1982
     Michael着手专辑《Thriller》的准备工作,并和 Paul McCartney 演唱The girl is mine。《Thriller》是Michael音乐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专辑,也是他的巅峰之作,此专辑稍后不仅在美国专辑榜上蝉连了37周冠军、在世界各国皆成为冠军专辑、拥有七首TOP10单曲、获得12项格莱美奖提名及八项奖座外,其全球销售到1989年更已超过四千四百三十万张(美国二千一百万张),且仍在陆续地增加中。其后推出的单曲MV更是开创了现代MV。全世界的人民发现,原来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一段与音乐完美融合的故事情节。
1983
     3月5日
  由Michael 所谱写的「Billie Jean」登上了美国榜第一的宝座,并蝉连七周之久,其中一周同时在英国登上了第一,成为英美单曲排行榜的双料冠军,并成为他个人第三支白金单曲。此外,专辑亦同时登上了榜首,使他成为Billboard 榜上有史以来第一位同时在流行及黑人榜的专辑与单曲榜上获得冠军,另外他也是舞曲榜冠军。
     5月16日
  与兄弟们一起参加《Motown唱片公司成立25周年纪念》电视节目演出,在其个人演出部分演唱了获艾美奖提名的「Billie Jean」,并首次展现出他〈月球漫步,Moon walking〉的特殊舞步。
     12月26日
  在这成功丰收一年的即将终了之际,百事可乐宣布,以五百万美元的天价与他签下了广告约,且保证他无需拿或喝一瓶可乐做为宣传。
1984
     2月27日百事可乐广告在MTV 台首映。
     5月14日一曲用在不酗酒驾车的宣导影片上,美国总统里根为酬谢他在此次活动成效卓著,特邀他至白宫并颁赠一座人道主义总统奖给他。
     11月 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留下他的手印。
1985
     1月
  为了呼应英国艺人为大团结所演唱的“Band Aid”的成功,Michael亦与Lionel Rich合作,仅用了两小时的时间便完成了声援非洲饥民的伟大曲子「We Are The World」。
     3月 「Thriller」销量已达两千五百万张,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里的“历年最畅销专辑”。
  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留下他的手印。
1986
     Michael收到Epic分给他的五千八百万美元唱片版税。
  「We Are The World」获得第28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四项大奖。
  百事可乐以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条件与他签下两个广告合约。
  开始为「Bad」专辑的同名主打曲录制MTV带。
     8月16日晚20:10分,CBS电视台播放了长达17分钟的「Bad」MTV完整版,全球销售量两千两百万张。
  「Bad」蝉连16周美、英榜首。
  「Bad」专辑中的单曲「Smooth Criminal」获第7名。
  由他主演的Short Film《Moon Walker》(月球漫步)上映。
1989
  《Thriller》被MTV先锋奖推崇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录影带”。同年末,美国音乐协会正式宣布,该协会奖项中的“MTV先锋奖”更名为“Michael Jackson MTV先锋奖”,以表彰其为音乐电视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0
     1月 Leave Me Alone获得第32届格莱美大奖。
     3月
     Michael与Sony Music签立了一纸六张专辑及超过十亿美元的合约,且光是“Dangerous”专辑的预付版税就高达一千八百万美元现金,并准备在哥伦比亚制片厂中,专为Michael 成立一个〈杰克森娱乐中心〉,做为统合他一切音乐、电影、电视的指挥总部。消息揭露、举世哗然, 瞬时使他再度成为全球娱乐版新闻的头条。
     4月5日受布什总统的邀约前往白宫受颁〈十年最佳艺人奖〉。
     11月14日
  「Black Or White」其长达11分钟、耗资四百万美金所制作完成的录像带,于当晚8点25分在美国福斯电视(Fox Television)、MTV及Entertainment Television等电视频道做全国首映,此外,全球共27个国家亦同步推出,本地的三家电视台也皆于当天新闻中播放了部分片段。此支录像带乃是由John Landis担任导演,他曾于1983年为Michael 执导「Thriller」这首歌的录像带;并且邀来了电影《小鬼当家》的男主角迈考利克金参与演出,此外,美国当红卡通剧《辛普森家庭》里的主人翁之一,Bart Simpson亦在此录像带中出现。
1992
     3月29日
     MTV 频道开始播放“与Michael 共渡晚餐(My Dinner With Michael)”的比赛消息,全球共计有超过四百万名的乐迷参加了此次比赛,但最后只有一百名的幸运优胜者得以拥有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台湾本地亦产生了一位优胜者。
     10月1日
  布加勒斯特(world tour Bucharest concert)演唱会50万人到场,在全球61个国家的电台和电视上现场直播。执导过“give in to me”音乐录影的Andy Morahan在这场演唱会上启用了超过14个摄影师来进行拍摄。
  迈克尔将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Dangerous”演唱会的直播权以12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HBO有线电视台,创下现场演唱会直播费的最高记录。这场演唱会特辑也为HBO创下了有线电视网史上最高收视记录(21.4%的收视率,34%户率)。迈克尔因此获得“有线电视杰出奖”(cable ace award)。
1993
     5月19日获金氏世界纪录所颁发的“终生成就奖”。
     9月
  在媒体与乐迷众相期待下,Michael终于踏上了台湾这块土地,演出了两场极为成功的超级演唱会,从他到来之前到演唱完离去之后,将近有三个月的时间,媒体、乐界与教育舆论界仍然继续讨论与其相关话题。
1994
     5月26日Michael与摇滚巨星猫王Elvis Presley之女Lisa Mary秘密飞赴多米尼加私定终身,由于证婚法官于七月初时走露消息,引发一场媒体追逐战。
1995
     6月17日
  与妹妹Janet Jackson合唱的单曲「Scream」,破天荒地在进入Billboard杂志流行单曲榜后,首周即获第五名佳绩。这是到那时为止,该杂志自创刊以来,首周进榜单曲所获之最高名次。
     6月20日
  两张一套的“History-Past,Present And Future-Book I”专辑终于在一连串的造势活动后(包括一支在电视上密集曝光,由Michael与红军一起演出的震撼画面预告片)问市,这套专辑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History Begins”含括了15首Michael歌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像是:「Beat It」、「Billie Jean」、「Thriller」、「Heal The World」、「Bad」、「Black And White」….等等。另一部分为“History Continues”,收录的都是Michael新创作的作品,其中也包括先前推出的「Scream」以及为电影《威鲸闯天关第二集》所演唱的主题曲「Childhood」。
     9月2日
  单曲「You Are Not Alone」再创历史新纪录,首周进入流行单曲榜即获冠军。这是Billboard杂志创刊四十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人能够达到的成绩,Michael不愧为流行音乐之王。
1996
     3月
     Michael宣布将与阿拉伯亲王合资组成一个多媒体娱乐集团〈王国娱乐公司〉。Michael表示,这个公司将横跨旅馆、游乐场、电影、卡通、唱片、出版、旅游以及各种家庭娱乐产品。他们不断强调这个合资计划的家庭价值层面,绝不会鼓吹堕落和不道德。该集团将在美洲、亚洲和欧洲成立分公司。
     8月23日
  经纪公司召开记者会,宣布Michael将于10月14日二度访台,16、18日在台北中山足球场演出,20日在高雄中正体育场表演,21日离华,预料又将掀起一波麦可旋风。
     9月7日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市内,容纳13万人的「夏季公园」开唱,为“历史之旅”的欧洲巡回演唱行程揭开序幕。演唱会中不仅将太空舱及坦克车搬上舞台,Michael更身着令人炫目的军装,其华丽的噱头、震撼人心的声光特效与温馨的剧情安排,与“危险之旅”相比,似乎有更胜一层的演出。捷克总统哈维尔提前在六日会晤Michael,而Michael的塑像并已提前在几天前,便已被竖立在布拉格的一座小山上,该处原竖立的是斯大林的雕像。
     10月14日
  晚6 点18分,Michael由韩国搭专机飞抵台北中正机场,掀起当地媒体、乐迷的疯狂追逐。由于部分器材延迟抵台,Michael在台停留的时间延长,而原定16日在台北的首场演出,则改在20日的高雄演唱会完成后,22日回台北补唱。19日在高雄获得市长吴敦义颁发“荣誉市民奖牌”,并探访无障碍之家,陪伴那里的孤儿、残障人及原住民将近40分钟。 在完成20日高雄、22日台北的演唱会后,Michael于23日早上11点32分前往机场离台。
     11月5日
     Michael以书信方式亲自证实其相识15年的护士好友黛比罗薇,已为他怀孕,且确定为男孩。对于即将在来年二月初为人父,Michael感到非常地兴奋与激动。11月15日,他与黛比在澳洲的悉尼完成了婚礼。
1997
     2月12日
     Michael的新婚妻子黛比在他的全程陪伴参与下,为他产下一个重约3005公克,身高52公分的儿子,Michael除了亲自为儿子剪断脐带外,稍后并为他取名为“王子”。
     3月
     Michael的最新单曲「Blood On The Dance Floor」首度曝光,为Michael预计于5 月14日做全球发行的最新专辑“Blood On The Dance Floor:History In The Mix”做暖身。
1999年
     6月25日
  科索沃战争期间在韩国邀请好友(世界各国大牌明星)开慈善演唱会,迈克杰克逊最后一个出场在演唱Earth Song 时有一辆坦克开上舞台,坦克里出来一个美国大兵,后被一个拿着百合花的小女孩感动的放下武器,场面震撼感人。旨在呼吁世界和平。
2004年
     4月1日,Michael Jackson到访美国国会山,同时接受了非洲大使夫人协会AASA为表彰他在全球(尤其是在非洲)的慈善事业而颁发的人道主义奖。Michael曾慷慨的支持非洲的无数项目,包括修建医院,购买设施,修建孤儿院,学校,反艾滋病等。
     12月,Michael Jackson与兄弟们开始合作一首慈善歌曲,以救济印尼海啸的受难者及亲属。但这个计划因为案件的原因最终搁浅。但他的慈善巨作《天下一家》在2005年1月被中国大陆著名词曲作家申宝峰亲自操刀改编成《爱》,两岸三地上百位明星参与了合唱(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许冠杰、曾志伟、成龙、许鞍华、孙楠、刘欢等等),并发行了唱片、录影,并组织了“爱心无国界演艺界大汇演”,影响巨大,并筹集了大量的救灾款项。
2005年
      1月,Michael Jackson打开Never land的大门,欢迎200多名残疾、病患儿童前来游玩。同时,《天下一家》的DVD在20周年之际重新发行,继续为慈善事业募捐。
      10月,Michael Jackson开始为赈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灾民谱写新歌“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后改名“I Have This Dream”)的录制。说唱天王Jay-Z、天后玛丽亚·凯莉、嘻哈乐教母Missy Elliott、金牌R&B大将R.Kelly、嘻哈大将Wyclef Jean、摇滚明星Lenny Kravitz、嘻哈女将Lauren Hill、Mary J.Blidge、福音巨星Yolanda Adams、超级制作人Kenneth “Baby face” Edmonds、灵歌教父James Brown、说唱明星Snoop Dogg、传奇R&B组合The O’Jays和当红新星Ciara等纷纷加入。但该单曲迄今因种种原因没能发行。
2006年
     11月,据最新数据显示,Michael Jackson一生共为慈善事业捐款三亿美金。他在世界音乐奖上演唱了慈善名曲《天下一家》。世界音乐奖将把门票收益用以投资于非洲慈善事业。
2009年
     2009年6月25日,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因心脏停搏于14:26在洛杉矶逝世。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援引当地警方的消息称,杰克逊当天下午因心脏病发作深度昏迷被送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医疗中心,不久该中心的医生正式宣布这位50岁的前流行乐坛巨星不治身亡。
【MJ历年得奖一览表】
1970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 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歌唱团体 -The Jackson 5-Best Singing Group
1971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歌唱团体 -The Jackson 5-Best Singing Group
1972年
  美国国会 U.S. Congress
     1.特殊贡献楷模 Special Commendation For Positive Role Models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歌唱团体 -The Jackson 5-Best Singing Group
  告示牌杂志Billboard
     1.最佳单曲艺人 Top Singles Artist
     2.最佳单曲男性艺人 Top Singles Male
1980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歌唱团体 -The Jackson 5-Best Singing Group
  全美音乐奖(第7届)American Music Awards
  灵魂/节奏蓝调项目(Soul/R&B)
     1.最受欢迎男艺人 Favorite Male Artist
     2.最受欢迎专辑 Favorite Album (Off The Wall)
     3.最受欢迎单曲 Favorite Single (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葛莱美音乐奖(第22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79)
     1.最佳节奏蓝调男歌手 Best R&B Vocal Performance, Male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告示牌杂志Billboard
     1.最佳黑色艺人 Top Black Artist
     2.最佳黑人专辑 Top Black Album (Off The Wall)
  钱柜杂志 Cashbox
     1.最佳灵魂专辑 Top Soul Album (Off The Wall)
1981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歌唱团体 -The Jackson 5-Best Singing Group
  全美音乐奖(第8届)American Music Awards
  灵魂/节奏蓝调项目(Soul/R&B)
     1.最受欢迎男艺人Favorite Male Artist
     2.最受欢迎专辑 Favorite Album
1983年
  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
  读者票选项目
     1.年度艺人 Artist Of The Year
     2.年度灵魂艺人 Soul Artist Of The Year
     3.年度录像带 Video Of The Year (Beat It)
     4.年度制作人 Producer Of The Year
  乐评票选项目
     5.年度艺人 Artist Of The Year
     6.年度录像带 Video Of The Year (Beat It)
     7.年度男歌手 Male Vocalist Of The Year
     8.年度灵魂艺人 Soul Artist Of The Year
  告示牌杂志Billboard
     1.年度流行艺人 Pop Artist Of The Year
     2.年度黑色艺人 Black Artist Of The Year
     3.年度流行专辑 Pop Album Of The Year
     4.年度流行专辑艺人 Pop Album Artist Of The Year
     5.年度流行单曲艺人 Pop Singles Artist Of The Year
     6.年度流行男艺人专辑 Pop Male Album Of The Year
     7.年度流行男艺人单曲 Pop Male Singles Of The Year
     8.年度黑色专辑艺人 Black Album Artist Of The Year
     9.年度黑色单曲艺人 Black Singles Artist Of The Year
     10.年度黑人专辑 Black Album Of The Year
     11.最佳舞曲艺人 Top Dance Artist
     12.最受欢迎单曲/专辑 Top Audience Response Singles/Albums
1984年
  全美音乐奖(第11届)American Music Awards
     1.特殊贡献奖 Special Award Of Merit
  流行/摇滚音乐项目(Pop/Rock)
     2.最受欢迎男歌手 Favorite Male Vocalist
     3.最受欢迎专辑 Favorite Album
     4.最受欢迎单曲 Favorite Single
     5.最受欢迎音乐录像带 Favorite Video
  灵魂/节奏蓝调项目(Soul/R&B)
     6.最受欢迎男艺人 Favorite Male Vocalist
     7.最受欢迎音乐录像带 Favorite Video
  金氏世界纪录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1.历年最畅销专辑Best Selling Album of All Time
  全英音乐奖(第3届)BRIT Awards
     1.最佳英国专辑 Best British Album (Thriller)
     2.最佳国际艺人 Best International Solo Artist
  葛莱美音乐奖(第26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83)
     1.年度专辑 Album Of the Year (Thriller)
     2.最佳流行男艺人 Best Pop Vocal Performance, Male (Thriller)
     3.年度唱片 Record Of The Year (Beat It)
     4.最佳摇滚男艺人 Best Rock Vocal Performance, Male (Beat It)
     5.最佳节奏蓝调男艺人 Best R&B Vocal Performance, Male (Billie Jean)
     6.最佳节奏蓝调新曲 Best New R&B Song (Billie Jean)
     7.年度制作人 Producer Of The Year (Non-Classical)(与Quincy Jones共享)
     8.最佳儿童录音 Best Recording For Children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1.H. Claude Hodson自由勋章
       H. Claude Hodson Medal Of Freedom
  全美音乐录像带奖(第2届)American Video Awards
     1.最佳长篇录像带 Best Long Form Video
     2.最佳家庭录像带 Best Home Video
  白宫(里根总统)White House 人道主义总统奖Presidential Humanitarian Award
     MTV 音乐录像带奖MTV Music Video Awards
     1.历年最佳录像带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 Video
     2.最佳舞蹈设计 Best Choreography
     3.最佳人气奖 Viewers Choice
1985年
  葛莱美音乐奖(第27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84)
     1.最佳录像带专辑Best Video Album (The Making Of Michael Jackson’s Thriller)
1986年
  葛莱美音乐奖(第28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85)
     1.年度歌曲 Song Of The Year (We Are The World)
     2.年度唱片 Record Of The Year (We Are The World)
     3.最佳流行二重唱或团体 Best Pop Performance by A Duo or Group With Vocal (We Are The World)
     4.最佳短篇音乐录像带 Best Music Video, Short Form (We Are The World)
1988年
  音乐录像带先锋奖MTV Vanguard
     1.音乐录像带杰出贡献奖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Music Video Production
  有色人种联合大学基金会UNCF
     1.Fisk大学人道文学博士荣誉学位Honorary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Degree from Fisk University
     2.Frederick D. Patterson奖Frederick D. Patterson Award
  全美音乐奖(第15届)
     American Music Awards灵魂/节奏蓝调项目(Soul/R&B)
     1.最受欢迎单曲 Favorite Single
  全英音乐奖(第7届)BRIT Awards
     1.最佳国际艺人Best International Solo Artist
  灵魂列车音乐奖Soul Train Music Award
     1.年度最佳节奏蓝调专辑 R&B Album Of The Year
     2.年度最佳男艺人单曲 Male Single Of The Year
  告示牌杂志 Billboard
     1.最佳黑色艺人 Top Black Artist
1989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第21届) NAACP Image Awards
     1.最佳男艺人 Best Male Artist (Bad)
     2.年度最佳专辑 Best Album (Bad)
     3.Leonard Carter人道主义奖
        Leonard Carter Humanitarian Award
  全美音乐奖(第16届)American Music Award
     1.特殊成就奖 Special Award Of Achievement
  全英音乐奖(第8届)BRIT Awards
     1.最佳国际艺人 Best International Solo Artist
     2.最佳音乐录像带 Best Music Video (Smooth Criminal)
     3.最佳国际男艺人 Best International Artist, Male
  世界音乐奖World Music Awards
     1.名人殿堂 Hall Of Fame
     2.录像带终生成就奖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Video
     3.最受欢迎录像带 Viewers Choice #1 Video (Dirty Diana)
     MTV 音乐录像带奖(第6届)MTV Music Video Awards
     1.录像带先锋奖─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录像带
     Video Vanguard Award-The Greatest Video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告示牌杂志(年度排行)Billboard
     1.冠军黑色艺人 #1 Black Artist
     2.流行/节奏蓝调冠军专辑 #1 Album – Pop/R&B (Thriller)
  滚石杂志 Rolling Stone
     1.十年最佳录像带 Video Of The Decade (Thriller)
1990年
  全美影业基金会The American Cinema Awards Foundation
     1.十年最佳艺人Entertainer of Decade
  葛莱美音乐奖(第32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89)
     1.最佳短篇音乐录像带 (Leave Me Alone)Best Music Video-Short Form
  灵魂列车音乐奖Soul Train Music Award
     1.十年最佳艺人Artist Of The Decade
  白宫(布什总统)White House
     1.十年最佳艺人奖Artist Of The Decade
1992年
     NABOB
     1.终生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1993年
  有色人种民权促进协会NAACP Image Awards (第25届)
     1.杰出音乐录像带奖 Outstanding Music Video (Black Or White)
     2.25周年纪念年度艺人奖25th Silver Anniversary Entertainer Of the Year Award
  全美音乐奖(第20届)American Music Award
     1.最受欢迎的流行/摇滚专辑 Favorite Album, Pop/Rock
     2.最受欢迎的灵魂/节奏蓝调单曲 Favorite Single, Soul/R&B
     3.特殊国际艺人奖 Special International Artist Award
  葛莱美音乐奖(第35届)Grammy Music Awards (1984)
     1.当代传奇奖Living Legend Award
  灵魂列车音乐奖(第7届)Soul Train Music Award
     1.1993年年度人道主义1993 Humanitarian Of The Year Award
     2.最佳节奏蓝调专辑 Best R&B Album (Dangerous)
     3.最佳节奏蓝调单曲 Best R&B Single (Remember The Time)
  世界音乐奖 (第6届)World Music Awards
     1.全球最畅销流行艺人 World’s Best Selling Pop Artist
     2.全美最畅销艺人 Best Selling American Artist
     3.本世纪全球最畅销艺人 World’s Best Selling Artist Of The Era
  金氏世界纪录The 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
     1.终生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1995年
     MTV 音乐录像带奖(第12届)MTV Music Video Awards
     1.最佳舞曲音乐录像带 (Scream)
     2.最佳舞蹈 (Scream)
     3.最佳美术指导 (Scream)
1996年
  世界音乐奖 (第8届)World Music Awards
     1.历年最畅销专辑 (Thriller)
     2.最佳流行男歌手
     3.最佳节奏蓝调艺人
     4.最佳唱片男歌手
     5.最佳美国男歌手
     Michael Jackson到位于英国伦敦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总部接受表彰
2006年
      11月14日,流行音乐之王Michael Jackson到位于英国伦敦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总部接受表彰。
     Jackson其实在到来伦敦之前就与《吉尼斯世界记录》取得了联系,称自己可以过来收揽他该获得的一系列证书。《吉尼斯世界记录》欣然同意并作出安排。
  《吉尼斯世界记录》今天总共给他颁发了八张世界记录认证书。其中主要包括:世界史上最畅销的专辑——《Thriller》。据《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认证书上称:该专辑已在全球卖出了超过1.04亿张。在美国《Billboard》音乐排行榜的前十名内连续停留了80周。这比起之前的那些销量4000万到6000万张不等的说法,这是获得认证的最新统计数据。
     Michael Jackson是第一个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卖出一亿张专辑的艺术家。
     Michael Jackson在1989年仅仅从单曲和专辑的销售上就净赚了1.25亿美元,是历史上第一位在一年内赚进上亿美金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报酬最高的艺术家。
  其他的认证包括:夺得美国单曲榜冠军的最年轻的歌手(11岁,Jackson 5乐队的主唱);首位单曲第一周发行即夺得美国音乐榜冠军的歌手(“You Are Not Alone”);在美国排行榜上霸占冠军宝座时间最长的专辑(《Thriller》,37周);最成功的音乐录影带(《Thriller》,销量100万套)。
  这一系列的成就让《吉尼斯世界记录》这次特别给Jackson颁发了一个最新吉尼斯世界记录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
  之前Jackson获得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还包括:支持慈善机构最多的流行明星(39个);史上最长的音乐录影(《Ghosts》,35分钟);史上最贵的音乐录影(《Scream》,制作费700万美金);最值钱的奥斯卡奖杯(1999年6月12日Jackson在索斯比拍卖行上以154.2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David O Selznick因《乱世佳人》一片而获得的最佳电影奖)等等。
     Jackson自孩童时期就热爱并梦想着自己能留名《吉尼斯世界记录》。
  除了拿到这些奖状般的认证书外,Jackson还获赠了一本最新版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和一本他出生那年(1958年)出版的特别版。
  《吉尼斯世界记录》编辑Craig Glenday引领Jackson参观了他们的办公室和展览。
  表彰仪式中,Jackson说道:“我一直是这本记录书的大粉丝。非常感谢你们,——参观《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办公室是一个巨大的荣耀!”
Craig Glenday说:“我们在《吉尼斯世界记录》里永远期待着意外。从世界最高的人到最长手指甲的女人等,我们对所有那些都习以为常了。但自从去年与Michael见面后,我们就没有再这么兴奋过了。Michael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超级巨星,而他不可动摇的成功让他在整个事业生涯里一直处于创造记录的巅峰。我们绝对为Michael拥有这么多世界记录而感到高兴,同时看到他在百忙之中亲自过来领取证书时也倍感荣耀!”
【MJ专辑】
       英文名称:OFF THE WALL
  中文名称:(墙外)又名:疯狂
  发行时间:1979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专辑风格:节奏布鲁斯+舞曲
      销量介绍:2000万张(7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THRILLER
  中文名称:颤栗
  发行时间:1982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此专辑影响巨大,奠定了MICHAEL歌王的地位,BILLIE JEAN连续数十周排行榜首,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歌曲。
       专辑风格:流行
  销量介绍:1.04亿 (世界单张专辑销量第一)
       英文名称:BAD
  中文名称:真棒 又名:飙
  发行时间:1987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三张个人专辑,此时的MICHAEL正走在人生的巅峰时期。
       专辑风格:摇滚
       销量介绍:3300万张(8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DANGEROUS
    中文名称:危险之旅
    发行时间:1991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四张个人专辑,这张专辑的音乐创作水平堪称音乐界的极至。
      专辑风格:流行+摇滚
      销量介绍:3100万张(7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HISTORY-PAST,PRESENT AND FUTURE BOOK I
  中文名称: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辑
  发行时间:1995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五张个人专辑,共两辑,第一辑为以往专辑中的超级金曲,第二辑为新曲。此专辑的音乐超强震撼,再一次证明了歌王的地位无人能及。
       专辑风格:流行+混音
       销量介绍:2000万套(4000万张,7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BLOOD ON THE DANCE FLOOR
  中文名称:赤色风暴 又名:“血染舞池
  发行时间:1997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六张个人专辑,第一次打破了MICHAEL每隔四年发行一张专辑的惯例。此辑前五首为新歌,后八首为历史专辑部分歌曲超级混音版。
       专辑风格 :混音
       销量介绍:600万张(1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INVINCIBLE
  中文名称:万夫莫敌
  发行时间:2001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成年后正式发行的第七张个人专辑,据称,这将是MICHAEL发行的最后一张全新歌曲的正式专辑。
       专辑风格:流行+摇滚+舞曲
       销量介绍:1200万张(2白金认证)
       英文名称:NUMBER ONES
  中文名称:独一无二
  发行时间:2003年
  专辑简介:此专辑为Michael Jackson发行的一张精选辑,其中只有一首新歌,ONE MORE CHANCE,并且这首歌也是MICHAEL很多年前创作的,其他歌曲均为以往超级金曲。
       销量介绍:150万套(1白金认证)7.8亿张 
  英文名称:THE ULTIMATE COLLECTION
  英文名称:Thriller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中文名称:颤栗25周年纪念版
  发行日期:2008年2月11日
     专辑简介:本辑为庆祝Thriller专辑全球发行25周年CD+DVD珍藏版,CD收录5首2008年最新录音,由麦可与当前最受喜爱的音乐人共同制作专辑中经典单曲
  杰克逊少儿时期jackson5组合 Diana Ross Presents The Jackson 5 销量200万
  杰克逊少儿时期jackson5组合1970年连发三张专辑 1970年唱片《ABC》309万、《Third Album》160万、《Christmas Album》 130万
1971年《Goin’ Back To Indiana》
  单曲 we are the world 总销量700万
     单曲黑与白销量 300万
【MJ世界巡回演唱会】
      迈克尔杰克逊是第一个来亚洲国家开演唱会的欧美歌手。他的世界巡演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吸引观众最多的。
      BAD真棒 世界巡回演唱会,巡演时间:1987年—1989年。
     这是一场非常了不起的演唱会,也是一场举世闻名的演唱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大牌明星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MJ颠峰时期的演唱会,由此而肯定了他流行歌王的地位。
     “Bad” (“真棒”)世界巡演是迈克尔·杰克逊第一次个人巡回演唱会。
     “Bad”巡回演唱会在全球4大洲的15个国家举行,共123场,吸引了约440万人到场观看。
     迈克尔1987年—1989年 “Bad” 世界巡演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巡演!它也是史上获利最丰的巡演,共赚得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元,无人能敌!
      Dangerous危险之旅 世界巡回演唱会,巡演时间:1992年—1993年。
     由1992年6月开始1993年11月结束的危险之旅共演出69场,Dangerous巡演是Michael Jackson继Bad巡演4年之后的的第二次个人巡演,也是他与SONY唱片签下10亿美元合约之后的第一次巡演,所到之地观众总人数达350万。在其规模上,危险之旅胜过了Michael于1987年9月到1989年1月进行的真棒之旅。
      History 历史世界巡回演唱会,巡演时间:1996年—1997年。
     “HIStory”巡演横跨全球五大洲35个国家56座城市,共举办了82场,吸引了450万歌迷到场观看,平均每场演唱会观众人数达到54,878!
【MJ负面新闻】
  我已经厌倦了被人操纵的感觉。这种压迫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是撒谎者,历史书也是谎言满布。你必须知道,所有的流行音乐,从爵士到摇滚到hip-hop,然后到舞曲,都是黑人创造的!但这都被逼到了史书的角落里去!你从来没见过一个黑人出现在它的封面上,你只会看到猫王,看到滚石乐队,可谁才是真正的先驱呢?
  自从我打破唱片纪录开始——我打破了猫王的纪录,我打破了披头士的纪录——然后呢?他们叫我畸形人,同性恋者,性骚扰小孩的怪胎!他们说我漂白了自己的皮肤,做一切可做的来诋毁我,这些都是阴谋!当我站在镜前时看着自己,我知道,我是个黑人! 
——迈克尔.杰克逊
  沉思:为什么迈克尔·杰克逊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污蔑?
  答案:这是欧美白人种族主义与娱乐工业的相互勾结!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只是一个本份的普通艺人,那他绝不会受到现在如此不公平对待。而问题是,他不仅是一位极其成功的艺术家,而且在美国音乐工业里拥有极大的权势!他拥有白人乐坛最宝贵的遗产–披头士乐队全部的歌曲版权,他拥有猫王的许多歌曲的版权,拥有欧美众多著名歌手数不清的歌曲的版权,因为他拥有全球第二大音乐公司SONY的全部歌曲的50%的版权,也就是说,SONY每发行一首歌曲赚到的钱,都要分一半给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娶了白人的摇滚乐之王猫王之女,这被美国的白人世界和种族歧视者所憎恨。
     简单来说,他超越了音乐的界限,做了很多被认为只该是白人艺人做的事。他歌唱世界和谐和世界和平却被取笑,但白人音乐家这样做则OK。
【MJ肤色之谜】
     这么多年来,迈克尔·杰克逊已经被媒体妖魔化了,最明显的就是:他是患了的“白癜风”症,但有人却偏要说他是漂白的,原因很简单,报导白癜风有什么意思?如果报导一位超级巨星,背叛种族,漂白皮肤,那将又是一大卖点。
     杰克逊这种瓷白的肤色,已经失去所有的黑色素,是典型的严重白癜风病征。而且因为缺失黑色素的皮肤只要晒上十五分钟就会受到伤害,杰克逊一出门就打伞。没而有人会冒着生命危险长期全身使用漂白药品,如果有这样的人,那么此人可能不是死了就是躺在病床上了。
     其实早在1993年,迈克尔就解释道:他肤色的改变是因为患了“白癜风”,而且这个病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他还提到,他的肤色很不匀称,必须要用浓妆来掩饰。
【MJ王者归来】
  时候到了!
  正是现在,我再度看到了、感觉到了这个呼唤,
  成为那种音乐的一部分,
  那种音乐不只是为了联接
  也是为了让所有人感觉在一起,
  一起欢乐,一起痛苦
  一起爱,一起服役,一起觉悟 —— 迈克尔·杰克逊
       2009年3月5日 – 3月6日周四,“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在伦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将于今年七月在伦敦O2体育场举行五十场演唱。
       此次系列演唱会被定名为“This Is It”,意即“就这个了”。
       2009年3月13日 – 根据Ticketmaster刚刚放出的正式消息称:“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演唱会门票现在已经很不幸地全部售空!75万张门票,四小时被抢购一空。
【MJ的明星FANS 】
  以下是已知的喜爱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手与明星:
      中国:宗振国,邓丽君,刘德华,郭富城,林志颖,周杰伦,古天乐,郑少秋,潘玮柏,辛晓琪,谭咏麟,杜德伟,F4,李玟,温兆伦,陈羽凡,薛之谦,钟丽缇,方大同,钟汉良,郑源,海鸣威,龚格尔,尚雯婕,李宇春,张杰,罗志祥,张卫健,潘美辰,陈慧琳,欧弟,金海心,萨顶顶,艾梦萌,侧田,棒棒堂,吴尊,卓文萱。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林俊杰(新加坡),曹格(马来西亚)
      日韩:BoA(宝儿),金大中,张佑赫,文熙俊,rain(郑智薰),仓木麻衣,东方神起,李泰民(SHINee),se7en。
      欧美:戴安娜王妃,里根,克林顿,老布什,艾弗森,科比,席琳·迪翁(Celine Dion),布兰妮·斯皮尔斯(Britney Spears),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马克·菲海利,奇恩·伊根,尚恩·菲南(三位西城男孩成员),后街男孩,贾斯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莎拉·寇娜(Sarah Connor),阿肯(AKON),ne-yo,黑眼豆豆(the Black Eyed Peas),碧昂丝·诺斯(Beyonce Knowles),安吉丽娜·茱莉(Angelina Jolie),维塔斯(Vitas),贝克汉姆,维多利亚,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
【MJ辞世】
  北京时间2009年6月26日5:26(洛杉矶当地时间25日14:26)左右,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因心搏停止在送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医院后死亡,享年50岁。
  杰克逊早在日前就传出罹患皮肤癌,当时就有传闻指出,杰克逊的健康和精神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一直在服用药物,加上最近又在准备复出演唱会,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加上长时间工作、练舞,导致体力不支引发猝死。现在虽然再也听不到天王原音重现,但是他的巨星风范和魅力将永远成为流行歌坛的指标。
  北京时间6月27日,当地时间6月26日,验尸官在美国洛杉矶在户外的媒体会上表示,迈克尔杰克逊的初步尸检已经完成,目前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排除毒品致死的可能,而随后的毒理学测试和一些其他附加测试将揭示迈克尔杰克逊的真正死因,这些测试将耗费4-6个星期。
  有消息称,杰克逊欠下了5亿美元的债务(另有一说是1.6亿美元债务),因此近期正在准备复出。他原定于7月13日开始伦敦演唱会,拉开他为期三年的复出序幕。如今这一切皆成为泡影。
  杰克逊的丧礼预计会是演艺界历来最盛大的丧礼,连当年的“猫王”亦难以比拟。据估计,送他最后一程的歌迷将会数以万计,其场面只有英国前王妃黛安娜的丧礼可相媲美。暂时未有人就杰克逊的丧礼安排作出宣布,但杰曼在记者会末尾提到真主安拉,暗示他可能以伊斯兰教礼入葬。
     而杰克逊的遗体可能被塑化成其经典舞姿–“月球漫步”。
【MJ纪念网站】
     1.http://www.michaeljackson.com/ 迈克尔杰克逊官方网站
     2.http://www.mjjpictures.com/ 迈克尔杰克逊照片网
     3.http://www.mjjcn.com/ 迈克尔杰克逊中国网
     4.http://www.mjsunny.com/ 迈克尔杰克逊阳光网
     5.http://www.mjkop.com/ 迈克尔杰克逊流行之王网
     6.http://www.mjsite.com/ 迈克尔杰克逊
     7.http://www.mjfanclub.net/ 迈克尔杰克逊Fan Club

人鱼朵朵-The Shoe Fairy

  朵朵出生的时候,老天并没有赋予她一双可以走路的脚。然而她的生命中没有缺少父母的爱,她接受手术后获得一双可以走路的脚,并获得了她生命中的第一双鞋。她相信巫婆的预言,相信黑羊和白羊会带给她幸福。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朵朵不停的搜集美丽的鞋子以致要专门用一间屋子存放。
  长大后的朵朵(徐若瑄饰),到了童话书籍出版社上班,她爱童话也爱幻想。透过神秘插画家的介绍,她认识了牙医诊所的主治医师,一名微笑牙医(周群达饰)。最后借着黑羊与白羊的牵引,他们结了婚,走进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场意外突然到来……
  • 导演: 李芸婵
  • 主演: 徐若瑄 周群达 朱约信
  • 类型: 爱情 / 奇幻 / 剧情
  • 上映日期: 2006年12月8日  中国
  •   有多久没有相信童话了呢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王子和公主还是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啊
      再然后呢
      再然后他们就幸福的生活下去了呗
      再再然后呢
      ……
      一
      红色邮筒
         青色原野
         碧蓝的天
         斜纹的橙色小门
         插画看守着紫色墙壁的堆满鞋子的藏宝小屋
         鞋店外有好大的粉色的墙
         绿色橱窗里会说话的二十四码的红鞋
         微笑诊所门外明媚的五颜六色的砖墙
         明黄色斑点茶壶
         睡房白色窗台前
         阳光投射在那株墨蓝色的花
         米色格子花纹的礼物盒里长出探头探脑的小猫
         白色绵羊蛋糕变成古罗马竞技场
      乜斜着眼的黑超杰克老板用熨斗烫完巨幅的折纸
         飞快的折出六十四层的螃蟹
         大熊骆驼恐龙埋伏在杰克出版社的电脑前用力打字
         穿着辣椒鞋的小魔豆姑娘一边说话一边帮猫咪穿鞋
         金色头发的鞋店主人用仙女棒拂掉鞋上的小尘埃
         大猫不说话
         用橙色大夹子从门缝里递出给出版社的插画
      C’est La Vie
      
      二
      我不能走路
         上天赐给我一双脚
         女巫却也没有带走我的声音
      一直一直记着那故事
         蓝色头发
         土耳其理发师
         黑色的羊和白色的羊
      会不会不公平呢
         会不会惶恐呢
      慢慢生活
      
      三
      牙疼牙疼
         就是那颗要命的臼齿
         循了大猫的红色手绘地图寻了去
         微笑诊所
         外面有一颗微笑的牙齿
         里面有一个笑眯眯护士
         当然
         还有安静等待的王子
      推开紫色的玻璃门
         幸福丁当作响
      呵呵
         虽然钻头的声音让人晕眩
      
      四
      一双鞋陪伴你的时间
         和一个人陪伴你的时间
         谁比较久呢
      幸福是寓言
      
      五
      阳光惬意的从宽敞的距离里溜进来
         停在开满花朵的壁纸上
         在我们的世界里相视而笑
      原来窗帘也会缩水的
      晨
         窗外鸟鸣
         窗纱微颤
         阳光轻轻流过我的脸
      你微笑
         帽子渐渐长高
         又长高
      有人说
         爱是一种慢动作
      
      六
      好奇心杀死猫
         躲在花花草草后面的大猫的猫杀死的是谁
      鞋子鞋子
         究竟要不要带你回家
         我再考虑看看好不好
      ……
      款款下坠
      下坠
      兔子跑过玻璃鞋
      动物长成植物
         一声不响
      
      七
      日子一天天
         握在手心的糖衣终于融化
         褪色的Fairy Tale还是不是故事
      谁也不怪
      长满植物的房间
          你在我身后替我洗头
          忽然眼泪决堤
          凶猛
          却寂静无声
      我穿不上玻璃鞋
         你看不见五色鸟
      怎么办
         我闻不到生命的气息
      日子昏黄
         一蹴而就
      
      八
      火柴天堂
         宛若天堂
      却也是有三个孔的盒子
      跳动的光
         在淡色墙壁上游走
      幸福真的可以那么容易得到吗
         我望着手中袅袅升起的过往
      满身霞帔的我忽而不见
         却见你满手殷红
      赤脚的小女孩
         等等我好不好
      穿上我的礼物
         往前走
      
      九
      谢谢你
         对不起
         遇见你
      幸福再次触手可及
      爱情的魔力
      我的世界变得奇妙的难以言喻
      
      十
      日子欢快的向晴朗的地方奔去
      白色的牡羊和黑色的摩羯
      原来遇见你
         便已经注定要幸福终老
      记得
         送出礼物后
         要狠狠低下头
         打开礼物前
         要认真摇下盒子喔
      记得
         如果你喜欢美丽的鞋子
         就拿故事书来女巫店换吧
         1.三孔盒子
         这个盒子是维孝与朵朵29次约会时,维孝准备求婚,可朵朵在说自己梦中的白色的羊与黑色的羊。维孝决定先不求婚,而在餐巾上画了这个带有三个孔的盒子。这个盒子一诞生并顺延着故事的发展一直到最后。
         第一个孔里看到的是剧情继续发展,他们第30次约会,维孝求婚,他说直接送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羊太假了,而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羊对朵朵来说意味着幸福,所以维孝想给朵朵幸福。很浪漫的台词~
         2.童话故事
         电影用了很多童话故事,人鱼公主是最大的,但是还有很多小的,譬如最后朵朵克服困难时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电影里还涉及比如《快乐王子》等许多,这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获得金马奖的最佳美术效果,所以可以想象的到,片中迷人温馨的色彩氛围。其实剧中的场景并不多,甚至可以算得上舞台剧,至始至终都是在几个场景进行切换。最让人陶醉也是很多少女感动的是浪漫剧情,每周定期看牙医慢慢变成定期约会,美丽的鞋子砸下一段姻缘,缩水的窗帘成就了爱的奉献,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有不爱说话但无比温柔的王子陪伴,不弃不离。相信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后对看牙医也多了一份期待~
         3.人鱼公主
         我觉得用女性好像不好,但是女孩女生都又觉得不妥,其实更像是以每个在童话中成长起来的女性为中心。影片表现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特点。她们天真、纯洁,对爱情坚贞、热烈。朵朵接过结婚戒是双手热烈地,对鞋子的爱到了痴的一步,但是面对维孝的建议也十分为难,现实中很多女性仿佛身临其境。但是她们并不也只是软弱、娇贵,朵朵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勇敢地滑着轮椅将鞋子送给她,真正表现了新时代女性勇敢坚强的一面。她们为爱,为珍惜的人也是毫不犹豫付出与追求。这些也是影片能有很多女性观众的原因。
         4.童话王子
         童话故事不能少了王子,维孝正是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他的话不多,却十分体贴温柔。为了朵朵能睡好觉,起来为朵朵遮太阳,在朵朵受伤的时候不弃不离,始终照顾着她。“自己要好好的,这样才能照顾好朵朵。”朵朵腿没了之后,维孝的眼睛也开始模糊。对于朵朵来说,我最爱的鞋子一定需要腿,而对维孝来说眼睛是看鸟的必需,也是牙医工作的必需。而当朵朵从困难中勇敢地走出来时,维孝的眼睛却莫名其妙地好了。剧情这样发展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他们之间的爱。男性的付出与忍耐也在维孝身上体现。他为朵朵做得这些事情从未放在嘴边,也没有要求回报,一直默默地付出,但是一个人总会有难以承受时,他也像孩子一般地哭泣。朵朵是在魔法火柴棒中看到了维孝的这一切,这些也让朵朵瞬间明白了什么,从困难中走出来。是维孝的爱让朵朵战胜了苦难。
         5.摇摇礼盒
         影片中很多地方都非常地有意思,收到礼物时莫名地摇一摇,鞋子与朵朵对话,寻找鸟的过程。欣赏浪漫的电影时会不禁地一笑。
         6.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羊
         影片中一直喋喋不休地问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是一个多难的问题啊!
         对于朵朵来说,白色的羊和黑色的羊是她的幸福所在。维孝是牧羊座,他们的女儿是山羊座。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呢,哪里去找黑色的羊和白色的羊?呵呵,其实幸福也许是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三个人,就这样多了,属于自己的白色的羊与黑色的羊。
         还有一个问题:真正的幸福来得这么容易吗?
         朵朵的经历给了我们启示,从人鱼公主到了可以穿上鞋的幸福,再到失去这种幸福而迎来真正属于她的白色的羊与黑色的羊的幸福。
         幸福其实知足就好。

    Romantic Painter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J.M.W.Turner

    In 1802, at the age of 26,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became the youngest ever member of the Royal Academy. A prolific painter and watercolourist, his paintings began by combining great historical themes with the inspired visions of nature, but his experimentation with capturing the effects of light led him swiftly towards an unusual dissolution of forms. Turner was a constant traveller, not only within the British Isles but also throughout Europe, from the Alps to the banks of the Rhine, from northern France to Rome and Venice. His death in 1851 revealed not only his zealously guarded private life but also a will that left both his fortune and more than thirty thousand drawings, watercolours and paintings to the nation. In this profusely illustrated book, Olivier Meslay invites us to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urner’s incandescent art, a bridge between Romanticism and Impressionism and one of Britain’s most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art history.
        1851年12月,透纳在伦敦一僻静之处安然去世。在大多数公众的心目中,他依然是那代人中最伟大的画家,但七十六岁的透纳已是病痛缠身,感觉大限已近,他无奈地说:“我将不复存在,是不是?”这话显然表明他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承认,害怕默默无闻。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这种念头一直在推动、支撑着他。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既有如潮的好评和滚滚而来的财富,也有指摘争论和苛责谩骂。在他之前或之后,还没有哪位英国艺术家在其有生之年得到如此褒贬不一的评价,死后又不断引起如此激烈的争论。虽然透纳从来不缺狂热的支持者,称他为“无可争议的欧洲首席风景画家”,但是他的作品开始时也经常引起不安和敌意。早在1833年,W.H.派恩(W. H.Pyne)就注意到这种情况,他写道:“透纳的天才不允许他的欣赏者持折中的态度,他们要么完全喜欢他,要么完全讨厌他。”
       透纳的锋芒个性以及不惜一切获得成功的决心,也使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在摄政时期伦敦的上流社会看来,透纳毫不遮拦地把艺术当作生意,自然是庸俗不堪。透纳就好像简·奥斯汀(Jane Austen)小说中的粗人,在践踏温文尔雅的社交礼仪。然而这位具有精明经济头脑的艺术家,虽然常常被指责为可恶的贪财奴,实际上却是一位慷慨大方的朋友,肯为他所认同的计划牺牲自己的利益。他的同代人并没有都认识到,透纳的卓尔不群之处就在于他对自己价值的认识不仅来自于他的艺术抱负,还来自于他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英国画派的爱国理想。劳伦斯·高英曾简明扼要地指出:“透纳把从事绘画的三种传统动机——名望、金钱以及对艺术的热爱——调和得如此完美,无人能及”。
       虽然透纳有着无可争议的艺术天分,但想要在英国艺术圈占踞一席之地,并不容易,这就好比一个人,大家都觉得他不适合做领导,他却硬要当。当时,诸如“颅相学”(颅相学常被用来支持某些阶级偏见)等甚是风行,就连透纳的密友也曾说“个头不高、形象猥琐,这是透纳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有人说“他只能因其作品受人爱戴,因为他是那么其貌不扬”。无独有偶,1820年代末时,德拉克罗瓦(1798~1863)带着法国人的傲慢认为透纳看起来更像农民而非画家。在他一生中,无论他的仰慕者还是诋毁者,都想在他不出众的外貌与杰出的画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过,也有人能抛开自己的先入之见,发现了透纳更有趣味的一面。例如,约翰·康斯泰勃尔(1776~1837)虽也坦言透纳的确如他所料,“粗俗无礼”,但他的思想无比丰富。
       像这样的反差和矛盾在透纳身上很典型,他似乎刻意追求一种神秘感,使人无法清楚直白地阐释他的艺术。他似乎乐于将水火不容的对立两极集于一身:既有前卫独立的艺术追求,又能忠于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机构;明明是艺术虚构,他却能表现得如纪实文学般真实;他既能不断地探索新的主题和风格,也能模仿、弘扬既往的艺术精髓。除了这些明显的两面性,透纳在艺术上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正在兴起的英国画派的活力和进步,该画派最终吸收了透纳的巨大贡献,而透纳也成为该画派的代表。从威廉·霍格斯到乔舒亚·雷诺兹,透纳完全可能从这些前辈所取得的成就中意识到,艺术能给他社会地位和利益,从而名垂青史。
       从透纳的这些抱负来看,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他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在透纳生活的年代,社会正经历巨大变革,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很大,很久之后才逐渐稳定下来。透纳于1775年出生于伦敦市中心,他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和假发工匠,日子虽过得体面,却也不够宽裕。透纳的全名为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小时候大家都叫他威廉。他家在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附近,离皇家美术学院不远,他对这所学院的向往和钟情长达六十多年。从1780年起,皇家美术学院每年春季都在萨默塞特宫特设的展厅举办展览。据早期的逸事记载,老透纳的顾客中就有皇家美术学院的会员,他们来店里理发时,发现摆在橱窗里的水彩画很有功底,不像出自少年之手。不过,老透纳比较实际,他希望儿子去做建筑绘图师,因为这似乎更容易谋生。尽管如此,小透纳还是在快满15岁的时候,考入了皇家美术学院。从此,他的雄心壮志便直冲霄汉,他宣称要创立一个独具英国特色的画派。
      接着,透纳就要琢磨:天分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养成的?从他自身的经历来看,学院的课程对于绘画技巧的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学院并不教授具体的“技艺”,即如何在纸上或画布上运用颜色)。在这方面,他似乎从乔舒亚·雷诺兹爵士(1723~1792)那里获得了更多的教益。雷诺兹是第一任院长,他鼓励学生观摩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分析他们的绘画技巧,学习他们的画面意象。凭着勤奋和持之以恒,透纳很快取得了令同辈瞩目的进步。1805年,爱德华·戴耶斯(1763~1804)就以透纳为例,称“勤奋加自制,没有老师也能突飞猛进”。几年后,透纳也意识到他成长中的特色之处,他在日记中坦言:“仅仅有天分是不够的,必须刻苦勤奋,多加实践。年轻人要是做不到这一点,趁早换个职业。”对于透纳来说,仅靠灵光一现显然不切实际,他主张刻苦练习并坚持不懈。许久以后,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说:“秘诀只有一个,勤奋再勤奋。”
       还在学院的时候,透纳就开始向每年的春季展览呈送作品。该展览是伦敦艺术界最重要的舞台,画家能借此扬名,获得资助。他从1790年开始向展览呈送画艺精湛的水彩画,可他很快就意识到,要想获得他所期盼的那种成功,还得精通油画。于是,1796年,他展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油画(第4号)。然而,最能显示他雄心的,是同年他在另一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图2),一幅威斯敏特教堂内景的水彩画。该教堂还是最重要的国家陵园。透纳在画面前景的墓碑上赫然刻上了自己的姓名及出生日期,暗示自己将来也会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事实证明,这份大胆自信并非虚妄,他的确功成名就,只是猜错了地点:他最终安息在圣保罗大教堂的墓地,与其他艺术家和民族英雄安葬在一起,其中就有纳尔逊将军(图3)。
       立志留名皇家美术学院的透纳,连续数年吸取风景画及海洋画的既有风格。在1800年之前,这类题材的绘画在学界的档次要比历史题材低很多,但透纳总是乐于打破严格的门类界定,他把含意丰富的叙事引入风景画中,赋予风景画独特的气氛和戏剧性效果,发展了自成一派的历史风景绘画。接着,他在J.R.科森斯(1752~1797)、R.韦斯托(1765~1836)等同时代画家的水彩画成就基础上,使用了对比强烈的色调,运用了一系列大胆新颖的技法及大幅尺寸,挑战水彩画不如油画有表现力的观点。这种全线进攻,加上对J.法林顿(1747~1821)等权威评论家的挑战,使透纳成为年轻一代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回报是实实在在的,1799年末,他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的准会员;1802年初成为正式会员,成为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艺术家(参见第1号)。他在皇家美术学院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自然引得许多爱好艺术的贵族前来委托他作画,他也就获得了出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并由此接触到了英国最好的艺术藏品,因为英国在1824年之前没有国家美术馆,藏品均在私人手中。
       透纳展出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尽管与当时英国的前卫艺术(抛弃了来自于法国的光滑的画面风格)异曲同工,但在19世纪初的几年里,保守的声音开始指责他的风格对他所绘的景象没有什么提高。有批评家在1801年的《箭猪》上撰文,指责其风格模糊不清,是在“掩饰其轻率”,此后对透纳展出作品的评价也主要以此类诋毁为主。同样重要的是同行们私下对他的非议,很多人都认为他的画法缺乏完整性。例如,约翰·霍普那(1758~1810)看了透纳根据1802年首次欧陆之旅所作的作品,对这些作品的粗糙和缺乏润饰很是惊讶,“要猜想的东西太多了,那感觉就像在盯着燃烧的煤火或一堵旧墙,毫无定形,难以揣摩”。其他如康斯泰勃尔、J.诺斯科特(1746~1831)等,则认为透纳的作品“越来越浮夸,离自然越来越远”。
       透纳似乎很在意这些评论,因为在1800年代中期,他着手掀起了一场在泰晤士河沿岸进行户外自然光中(plein air)作画的运动,直接感受大自然的原貌,重新思考如何在画中再现这一原貌(第17-20号)。当时,英国很多青年艺术家都在尝试户外写生。他们认识到,早前的风景画家,如法国的克洛德·洛兰(约1604/5~1682)和尼古拉斯·普桑(1594~1665)都是先在罗马乡间写生,再带着这些习作“片段”,回到画室中进行再创作。透纳认为,洛兰的作品远胜于其法国同胞普桑的作品,是风景画的典范,也许就是风景画的精髓。洛兰作品构图优雅,尽管现在看来有些刻板,却再现了古典社会的和谐图景,场景与叙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1790年代,透纳第一次见到洛兰的作品,深受震撼,洛兰对光线的微妙把握令透纳折服,坦言“无法模仿”。不过,透纳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毫不讳言地要超越他的榜样,这成了他历史题材绘画的中心任务(参见第34号)。洛兰被鉴赏家们视为声望最高的风景画家,大量作品成为英国藏家的藏品,这无疑影响了透纳的奋斗目标。虽然透纳明显在迎合英国藏家的口味和钱袋,却并不满足于仅仅模仿洛兰的作品,而是加入了显著的英国主题,将想象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他1805年后创作的以泰晤士河速写为素材的绘画中,能看出他在用洛兰式的视角来审视本土风光(图4)。在《惠桥的泰晤士河》(约1806年,Petworth House, B&J 204)、《温莎的泰晤士河》(约1806年,Petworth House, B&J 64)及《里士满山与桥》(1808年,Tate, B&J 73)等绘画中,透纳在现实的视角和主题中很自然地寄托了田园牧歌式的怀旧情绪。
       实际上,透纳所专注的河岸风光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怀古幽思,整个18世纪一直都有诗人墨客在赋诗兴咏。《汤姆森的风弦琴》(图5)是透纳所作最有洛兰绘画神韵的作品,由里士满山鸟瞰泰晤士河特威肯翰河段,并引用了两位诗人的作品。这两位诗人是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和詹姆斯·汤姆森(1700~1748),都曾寓居此地。在早期的一些画展中,透纳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展览目录中为自己的作品添上了摘引自文学作品的标题,其中许多来自汤姆森的诗作。有时,他也会加上自己写的诗句,从而使作品意义更为丰富,就像这幅创作于1809年的《汤姆森的风弦琴》。此后的40年中,他一直沿用这一方法,只是引用最多的诗人变成了拜伦(1788~1824),偶尔也会从自己正在创作但一直没有发表的史诗《希望的谬误》中引摘诗句。如此强烈地寻找一种辅助的表达手段,以弥补单纯的视觉表达,很值得关注,尤其是透纳,常被认为是不善言辞的人。我们或许可以从透纳布满诗稿的日记中猜度他这样做的意图,他力图区分诗人与画家的不同角色。在他所梳理的观点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画家只能描绘他的所见,而诗人的想象却是广袤无界的。然而,这样简洁的区分满足不了透纳的艺术目标,正如E.乔尔1979年所说,透纳“希望让所有艺术作品都高于自然”,这就需要根据经验和智慧重新整合画面的基本元素。
      透纳开始涉足诗歌创作的同时,也从理论上探索风景画的范畴。后者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他受洛兰影响所作的铜版画系列作品,即《钻研之书》(Liber Studiorum),可视为其艺术理想的宣言(第28-33号);其次是他担任皇家美术学院的透视法教授(他在1807年到1837年间担任此职,但只是到1828年后才偶尔授课)。尽管学生们对他独特的示例图表印象深刻(第26-27号),但对于他的讲授,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他们听了的话)不过是对早期透视法的论著进行了一番剪切拼凑而已。他最成功的演讲是“背景”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这成为风景画艺术史上最激情昂扬的一课。这些教学活动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最终巩固了他在这门艺术中的领袖地位。另一个巩固他地位的因素,就是他于1804年4月在哈利大街开设了个人画廊。他之所以要开如此,也许是因为皇家美术学院内部曾一度有过重大分歧。而更重要的是,自立门户以后可以自由地安排展出作品,能够展出一些在公共画展中可能被视为过于激进的作品。时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的美国人本杰明·韦斯特(1738~1820)就曾指出,透纳在学院展出的泰晤士河风景画只是些“丑陋的污点”,“没有比这更恶劣的了”(第21-2号)。
       这一时期,国内的贬斥声音渐具声势,尤以心胸狭隘的乔治·博蒙特爵士(1753~1827)为首。这位富有的贵族代表了当时鉴赏力的权威,自己也进行艺术创作,但他的绘画理念非常保守。从1806年开始,他就把透纳及A.W.考尔科特(1779~1844)、J.克洛姆(1768~1821)等艺术家贬为“白色画家”,对他们画面上鲜亮的银光极为不屑。透纳画面中新出现的这种色彩浅淡变化,源自他抛弃了以深色打底构图的传统手法,转而在白底上作画,这更像用水彩在光亮的表面上作画。这种手法在再现空气的微妙变化时格外有效,比如,在透纳的《霜晨》(图6)中,英国冬日的刺骨寒冷似乎从画中扑面而来,在再现光和风景的技法上,透纳的这幅画大胆地突破了传统,在其死后赢得了莫奈的崇仰,莫奈说这幅画是“睁着眼睛画出的”。然而在当时,仍有人难以接受这种前卫的画法。就在《霜晨》面世三年后,散文家威廉·哈兹利特(1778–1830)对透纳的风景画做了一番评论,他可能考虑到了这幅作品及1812年的《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第15号),认为从透纳的风景画中可以看出,“由于所画的对象是空荡无物的,更加反衬出画家的知识是何等丰富,画笔是何等有力。整幅画画的就是空气、泥土和水”。他的如椽大笔继而总结道:“艺术家乐于回到创世之初的混沌状态,回归到水陆、日夜刚刚分离的时刻,当时地球上还没有生物,也没有硕果累累的树木,空荡荡的一片。有人说他的风景画‘画的就是空无’,我认为恰如其分。”
       在《霜晨》画面上,小路左边有一辆迎面而来的马车,这是透纳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情景。从少年时代起,他便常常旅行,每年夏天都到英国不同的地方写生,行程长达数百英里。在常年旅行的日子里,他画了大量的速写,积累了宝贵的视觉资料,这成为他从水彩转入油画及铜版画的切入点,也成为他拓展城市以外的受众的最重要手段(第39、42-45、47-52、62-65、76-78号)。通过不断的练习,他历练了自己的眼光,写生时几乎不用当场涂色,只需寥寥数笔勾勒出轮廓,过后就能转化为色彩丰富的水彩佳作,还能配上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细节(图7、图8)。他曾宣称,画一张水彩的功夫,他能画15到16张铅笔速写。  透纳水彩画比其油画更加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英国风光,包括其丰富的地貌,多变的天气以及日益城市化的景象。这些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速写本,从中可以看出他探本究源的兴趣,他对所见事物不断的反思和界定,诚如A.维尔顿所言:“其速写就是其思想活动的化身。”
       1819年初,透纳很多最具创造性的水彩画(也包括一部分油画)被反奴隶制的辉格党贵族W.福克斯(1769~1825)购得。福克斯住在约克郡里兹附近的法恩利邸宅(Farnley Hall),从1808年开始,福克斯便经常邀请透纳来做客,让他参与一些项目,如收集鸟类标本,使他融入到家庭中来,并委托他描画宅邸和庄园。福克斯一直在密切关注透纳画风的嬗变,因而比绝大多数人更能接受和欣赏透纳的大胆创新,并寻找各种机会收藏其新作,如1817年的莱茵河景色系列(第67号)以及慵懒的、蜜糖色调的《多德雷赫特风光》等。1819年4月到6月,福克斯在其伦敦宅邸中展示其收藏精品(图9),最受好评的无疑是透纳1802年首次阿尔卑斯山之旅所创作的二十来张水彩画,无论从表现力还是从技法上,均可与油画相媲美(参见第14号)。福克斯此次举办展览的时机非常适宜,当时滑铁卢战役已经结束,正是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的时代,水彩画被视为英伦独创的艺术,而透纳就是这门艺术的头号代表人物,其声望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各媒体异口同声地赞美透纳的成就,称他为美术界的魔术大师。 这可是不多见的。
       倾听着评论界的欢呼,透纳开始了他的首次意大利之旅,这次旅行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事后来看,也是向新艺术方向的过渡。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罗马。在那里,透纳曾被误会为宫廷画师,要为摄政王作一批画(但实际上,透纳为皇室作画仅有一次,是在他返回伦敦后不久,创作了一幅描绘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宏伟作品,但未获赏识,现藏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在透纳以及当时的很多人心中,对于罗马的认识离不开洛兰的绘画。不过,早在他1819启程前往罗马之前,他的朋友托马斯·劳伦斯爵士就已经指出,透纳是当时唯一能像洛兰那样深刻领会意大利特色的艺术家:“像意大利这样的风光,很适合透纳尽情地展现其雅致的趣味和创造力。这里的和谐氛围,将一切都笼罩在牛奶般的甜美之中……在我看来,只有透纳的优美色调能够表达这种氛围。”劳伦斯所期待的东西,可以在大幅油画《从梵蒂冈远眺罗马》(图10)中看到。1820年透纳回到伦敦后不久,就展出了该画。画面前景略显零乱,但整片风景散发着“纯洁……宁静、优美、祥和”的气氛,在透纳看来,这就是洛兰绘画的精髓。
      虽然意大利之旅常被视为透纳画风的分水岭,但实际上,他在1820年代的许多转变,早在他离开英国之前就已经在酝酿,而与意大利的首次邂逅便成了催化剂。例如,作于1818年的《多特或多德雷赫特》就已经暗示了向明快色调转变的倾向。同样,他后期作品中对纯色的大胆运用,早在他1810年代具有实验性质的水彩速写中就已显端倪,即便是专门描绘意大利主题的绘画作品,也没有与过去一刀两断(见《贝亚湾,阿波罗与女先知》,1823, 泰特博物馆; B&J 230)。不过,从罗马归来后的十年,毫无疑问是一段不平静的时期,只是由于他不知疲倦地参与种种出版项目,才没有表现得太明显。
       这段时期,透纳的名望达到了巅峰,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声望名副其实。不过,他的油画不如画在纸上的作品受欢迎。尽管有评论家开始认识到,他展出的油画是在力图表现一种诗意的风景,但其虚邈的主题和灰白的色调仍令很多观众困惑不已。在他的家乡伦敦尚且如此(这里的观众至少对其风格嬗变已经有所了解),在其它地方引起更大争议,也就可想而知了。1828年,他第二次在罗马小住,展出了三幅油画,结果被当成是无法理解的涂鸦,画面中的黄颜色也受到了嘲讽。据说,有位罗马商人曾造访透纳后挖苦说:“有人是在卖芥末,也有人是在画芥末。”只有英国人才会把他的画客气地描述为“出自一位诗人之手” 。
       透纳步入五十岁后,以一种不同于1820年代中期的新策略来保持自己在伦敦公开展览中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在皇家美术学院的年展。竞争异常激烈,大展厅里里外外挂满了画作,争夺着众人的眼球(图11)。乔治·斯卡福对1828年年展的描述生动地说明了透纳作品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厅北墙正中直面观众的位置挂的是透纳的巨作《狄多指挥着她的舰队》(藏于泰特博物馆,B&J 241),而右面墙上还有透纳一幅稍小的作品,光芒压过了周围所有作品,吸引了多数的观众。这幅稍小的作品是描绘考斯划船比赛场景的两幅作品之一(参见第53-54号,斯卡福右手身后悬挂的正是此画)。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一幅画可以对其周围的画产生很大的影响。透纳有时很大度,据说他曾主动减弱《科隆》的色调(1826年,Frick Collection,纽约:B&J 232),以免令该画两边由劳伦斯所绘的肖像黯然失色。不过,在这些野史逸事中,讲的更多的是他如何抢风头。有时是开玩笑,比如和乔治·琼斯(1786~1869)等一班朋友之间;有时则不怀好意,比如他故意摆出寥寥数笔的作品,令康斯泰勃尔宏大厚重的《滑铁卢桥开放》(1832年,泰特美术馆)显得很笨拙。康斯泰勃尔只好自认倒霉,伤心地说:透纳来了,还“开了一枪”。
       此后,透纳经常使自己的绘画在同侪的绘画中脱颖而出。他的办法是呈送实际尚未完成的绘画,因为当时有一个传统,在画展向公众开放之前,有三天或三天多点的时间,画家们可以再对自己的作品略加修正。透纳便利用这最后的机会,对作品进行大改,淡描浓抹,添色增彩,以达到最极致的呈现。整个过程在其同侪看来,就像是一场表演(参见第73号作品的说明文字,其中提到了他于1837年对《雷古拉斯》的修改润色)。
       拿捏如此到位的演技更让人们觉得他的确是一位炼金术士,得心应手地运用材料。不过还有一点也应该注意,他的习作具有开放性,有时空而未成,有时含混不清,从中可以看出油画与水彩这两种不同媒介之间的关联。实际上,他从无拘无束的水彩画试验中获得的经验,对他油画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1810年代他尝试在纸上同时画好几幅画,随后十年的油画创作似乎也在使用这个办法(第53-54号)。除此以外,20世纪还发现了一批晚期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参见第84、88-80、95-96、108、112号),都是透纳在创作风景画时的习作,它们可与数百幅“色彩的开端”水彩画相媲美(即第62-65号)。其中有一张关于对泰晤士河上汽轮的习作(图12),似乎是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旖旎风光》所作的习作,具有典型的示意图和悬而未决的特点,提供了多种选择,每种在他看来似乎都有进一步润色的可能。这些习作的可扩充性,从他艺术生涯最后二十年的最终完成作品中仍可窥见,而这些习作的含混模棱也成了后来评论家最感兴趣的话题。
       奇怪的是,尽管后人认为透纳成熟之作中富有表现力的画法及简化了的画面是其最精华的特质,但他同时代的人似乎更愿意购买经过翻印的黑白版画(图13)。表面上看,制做版画时,由于要用精确、细腻的线条进行雕刻,原作中的生气和变动会有所减弱,但透纳似乎认为,他的水彩画只是一个过渡,只有在刻成版画后,通过细腻的明暗对比,才能得出作品的最终形式。他同时代的人对这些版画很感兴趣并不足为奇,因为他刻版印刷的作品非常多,涉及800多个主题,在文学艺术印刷品中经常会见到他的名字。这些黑白版画题材多样,透纳对雕版质量也严格把关,这对巩固他的名望至关重要,但至今尚未得到深刻全面的研究。透纳一生都在与出版商合作,有效地弥补了艺术理念与艺术现实之间的鸿沟,也使他的画能被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些版画在伦敦问世后,很快就能传播到巴黎、柏林和费城,例如他所画的法国河岸风光(第76-78号)。当时的人拿到配有透纳插图的新书会非常兴奋,这在图像可以全球同步传播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图14)。1830年后,人们对透纳的版画作品更加趋之若鹜,这得归因于他为塞缪尔·罗杰斯的诗作《意大利》所做插画的巨大成功。事实上,它们甚至会喧宾夺主,光芒压过诗作。沃尔特·司格特就是一例。他在1820年代早期曾请透纳为其作品配图,后因透纳风头过于强大,只好与他分道扬镳。然而,到了1831年,出版商在策划推出司格特新版作品时,执意邀透纳加盟,“有了透纳先生的插画,我能保证诗作的销量超过8000册,否则连3000册都卖不出去”。这一年,这位英国小说家、诗人不得不妥协,再一次邀请透纳到他家,当时透纳正在西海岸的浪漫小岛斯塔法岛写生。
       正是在《斯塔法岛的芬格尔岩洞》(1832年,耶鲁英国艺术中心,New Haven;B&J 347)等作品中,通过描绘汽轮迎着涌起的暴风云前进,透纳再现了独特的现代生活图景,不仅在于他描绘了新兴蒸汽时代的发明,还在于他暗示这些新发明具有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透纳常常在其水彩画中加入工业时代的景象,最著名的如《里兹》(图8)和《达德利》(图13),他还经常在画面中加入引发变革的机器本身,这在时人看来是丑陋不雅的东西。这一主题在《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中达到了极致,画中一辆疾驰的蒸汽火车,似要冲出画面,直冲观众而来。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绘画作品直到大约三十年前才得到应有的关注,因为约翰·罗斯金的五卷本《现代画家》(1843~1860)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透纳研究著作,却基本上排除了这类作品。罗斯金见透纳在1830年代末和1840年代初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嘲讽(参见第94、102号),感到有必要为透纳辩护。透纳在这段时期受到的最多非议,是所描绘的事物与表达方式之间缺乏明确的关联,因此,罗斯金把辩护的重点放在了什么才是绘画中最忠实于自然的地方。有鉴于此,罗斯金的论述可能会有所侧重,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过,罗斯金的著作极受大西洋两岸读者的追捧,他们对透纳的作品也更为宽容。尽管有罗斯金竭力为之申辩,许多人还是觉得透纳晚期的作品是晦涩的,把它们视为“梦境、挑战、理论、实验以及谬论”。
       1843年,罗斯金《现代画家》第一卷面世,也从经济上帮助了透纳,它重新唤起了买家对透纳未售出画作的兴趣。不过,许多逸事表明,透纳对于这位年轻的崇拜者试图解读他毕生的作品感到有些不安。实际上,他过了很久才对罗斯金表示感谢,可能是因为他很自信,觉得自己用不着别人费力地去推介。由于长年不断地遭受非议,他似乎已经习惯了批评家们的嘲讽,聪明地承认所有批评,无论多么可怕,都有其用。不过,他仍渴望得到赏识,这是他年少时奋斗的动力,而罗斯金的著作又再度使他备受崇敬,心中难免会有一丝满足感。
       艺术家在世时可能会渐渐失宠,等其过世后,作品又再度为人所爱,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透纳早在1820年代就已经开始为这样的宿命做准备了——他此时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作品销售有困难,他起草了自己的第一份遗嘱,明确表示希望能将自己的两幅绘画挂在新的国家美术馆中,并且是在洛兰最著名的那两件作品的旁边(参见第66-67和第34号)。这表明他希望自己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是能被看作17世纪最伟大的风景画家洛兰的继承者,与洛兰并置,也能彰显他继往开来的新成就。除了这份自豪感,老年的透纳在回顾其成就时,还常与年轻时代的自己进行比较。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在1840年代初最后一次创作了瑞士系列风景画(图15),这些作品在技术上已经炉火纯青,与二三十年前为福克斯作画时的水平相比毫不逊色,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最伟大的水彩画家的名望。
       水彩能被视为大胆刺激的绘画媒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透纳和他那一代画家,但奇怪的是,这一形式在19世纪后很快就式微了。然而,透纳在油画上的大胆尝试及其所取得的成功却无法磨灭。他拒不向观众妥协的做法,使他成为现代运动的英雄。从1906年开始,泰特美术馆整理并展出了150来张未被记录在册的透纳作品(第84、88、96、112号),极大地巩固了这位浪漫的反叛者的形象。虽然这些油画都是没有最终完成的作品,但也日渐被看作已经完成了使命,并为西方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1966年,劳伦斯·格英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展览,其核心便是透纳的这类作品,总共39幅展品,只有16幅在透纳看来是可以展出的“完成了的”作品。格英为此辩护道:“我们没打算要展示透纳的全部”。实际上,格英的目的就是要说明,这些未完成作品很难理解,以呼应当时的抽象艺术。虽然展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观众对透纳的卓越技巧更为关注,反而影响了对画面原初功能和含义的正确理解。不过,格英也许总结得很对,当时还没有能力欣赏透纳的所有成就(展览中的部分作品此前一直存放在国家美术馆的地下室中,放了大约有二十年,一直没人在意它们)。
       然而,从1960年代晚期开始,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重新评价透纳及其作品的浪潮,对透纳的研究更加全面,展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透纳,他不再被看作是一个横空出世的人物,而是认为他与当时的思想和艺术潮流密不可分。大量的研究都侧重解读透纳的意象在当时的含义,而不是用20世纪的眼光来加以衡量。这些研究非但没有消减透纳艺术革命性的特征,还把这些特征还原到当时的背景,将反叛的青年透纳与前现代的成熟透纳联系起来。透纳的一生中充满了这种革命性的特征,时至今日,激进派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也就罢了,保守派居然也爱上了他的作品,真是令人费解。一方面,英国的遗产保护界借用他的作品来保护风景;另一方面,泰特美术馆从1984年开始,借用透纳的名字来命名一年一度的现代艺术奖(即透纳奖)。透纳自己是否同意用他的名字来襄助这些事情,已不得而知,但这至少说明,透纳想使自己的名字永驻人间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不管人们是否喜欢,他的油画和水彩画都留在了我们身边,不断地让我们惊讶,让我们愉悦,让我们振奋,当然,也让他的名字永远留驻。
      近代西方美术史上有两位伟大的风景画家产生于英国。透纳,和比他小一岁的同胞康斯泰勃尔,他们在自然中发现的“真实世界”,在风景中表达的深度情感,并没有被同时代的观众所认识——简单地说,他们异于古典风景画的独创性超前于同时代的公众和评论家。当他们的风景画中体现出不同于传统风景的透视和距离、明晰形体等任何公认的类型时,他们就受到冷淡或指责。这正如有学者分析的那样:“公众需要透纳给予他们浪漫主义情调浓重的题材,但不需要他那种同再现性形式决裂的做法;另一方面,他们欣赏康斯泰勃尔的写实主义,但不喜欢罗斯金说他‘对下等题材病态的偏爱’(《西方美术风格演变史》萨拉?柯耐尔著,欧阳英、樊小明译)”。当然,他们的作品在皇家美术学院或者自己的画廊内展示,个别有远见的评论家和藏家也在经济和舆论上支援他们。
      历史画通常被公认为西方绘画传统里最重要的画种。为了给风景画争得一席地位,康斯泰勃尔将风景画的尺寸扩展为“六英尺”,以挑战历史画尺幅。透纳成名比较早的原因是一方面他仿效克劳德?罗兰和普桑在空间透视的处理和景物描绘的明晰上设立的风景画典范,在表现具体细节和情节引人入胜的荷兰风景画和海景画范式里,加入英国地域气候特点,比如阴沉多变的海空,云雾缭绕的山谷和湖景,散落在山丘和树林边的城堡和小村庄,以及伦敦的城区……这些都是观众和赞助者所喜闻乐见的。
      他之所以能获得一定声望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在风景绘画中引入历史传奇和现实事件,这就使风景画因承载道德感情和现实叙事而提升画种地位。透纳将法国的克劳德?罗兰、普桑;意大利的提香、丁托列托;荷兰的伦勃朗、雷斯达尔、柯伊普等人的构图、透视、光影等手法吸收入自己的作品。希望借此,观众和藏家因能见到心目中崇尚的艺术家经典手法而推崇画家。但是或许公众和藏家不太关注的是透纳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吸收和转换以往和同时代名家的艺术观念和技法,这却是透纳的天才创造特点。所以当透纳对历史和传奇,现实事件的描述绘画按照自身逻辑发展,并不像公众期待的那样具有详尽的细节和展开的故事;当他的作品脱离了素描和透视的明晰,越来越“前无古人”地到达“混沌”的境界时,公众的惊愕和反感也就发生了。
      以个性化方式演绎古典风景和发展荷兰风景画传统,是透纳对风景画发展的重要贡献。《暴风雪——汉尼拔率领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这件作品从题材上,可以联想到1801年达维特所绘《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但是两件作品的不同不仅在于风格——达维特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更倾向于用精确的、线性素描描绘理想的英雄人物。而透纳作为浪漫主义画家的特长在于用自由的笔触和动荡的节奏渲染环境气氛。他们的不同点更在于艺术观念上,即人如何处理人的问题。在达维特画中,拿破仑是作为一个英雄的征服者占据画幅中心,奔跃的马蹄和沉稳的拿破仑身姿与背景旋转的风云组合成“人定胜天”的主场气势。视平线在马蹄间延伸,连接远方陡峭的山地,风景在此画中用来衬托马和人物的伟岸高大。而透纳画中突出“风景”具有的自然力量以对比人类弱小的境遇。在这类对比中,人类要么被自然的狂怒所惩罚,要么在自然巨大能量压力下通过考验获得精神超越。《暴风雪——汉尼拔率领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与其说画军队翻越天险去作战,不如说画渺小的人类和巨大自然力量的对比。和达维特的构图不同的是,自然景色作为主角,占据整个画面的主要空间,而人物处在倾斜的地平线下方,沿画框底线展开。人物的“渺小”衬托了自然的“伟大”。如果这只是从大小比例看对比的悬殊,那么从表现内容看,是透纳将更具洞察力的视线穿透历史帷幕,落在人物命运与自然气候的永恒与瞬间的力量较量上。画中的汉尼拔军队正处于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开始阶段,他们克服无数困厄,艰险地穿越阿尔卑斯山。行进中面临雪崩和巨石滚落,有时是当地人滚落巨石抵抗;军队要在风雪弥漫中凿开冰冻坚硬的岩壁寻找通道,传说中将士们用火烤岩壁,雪化水浇烧热的岩壁,岩壁破裂穿透而见日光绚烂……汉尼拔的军队死伤无数,37头战象减剩为一头,6000骑兵失去了马匹,4万步兵剩下2万……但汉尼拔还是赢得了军事家称奇的这一仗。
      画中前景实际上是将汉尼拔和军队的艰险处境间接地描绘了出来:一组殊死搏斗的战士、一个被巨石压住的战士、几个凿壁推巨石的将士,以及风雪漫卷的阴霾中手举火把的士兵……画家特意在山坡远方画出汉尼拔部队的大象,它在风雪弥漫的高山中显得那么微小!而在画面最主要的位置,是乌云翻卷的云层中突然显现的太阳,巨大耀眼的暖色光芒从悬崖那头破云而降……气氛动荡而不安,太阳的强烈光芒和乌云、暴风雪的翻滚并置,征途的死亡危险和为生存而奋战的决心并置,自然的巨大能量和人类的不幸并置,同时,人类的抗争意志和自然无为的施虐并置……这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矛盾对立的事物置放于同一画面,导致在认知和感情倾向上紧张、多变;不确定和不安的感觉。
      透纳最喜欢善于运用光影制造巴洛克戏剧效果的画家雷斯达尔和柯依普作品,但他并没有模仿这些范例。透纳的淡化细节和形象以最大限度追求画面气氛来表现感情,与雷斯达尔的作品在讲求细节和画面的完整性上是不同的。与柯依普的巴洛克的戏剧效果也不同。后者在描绘圣经内容作品中追求强烈的光影对比,并将此和画面旋转动荡的结构结合,尤其是那些在半空中天神显形的作品里,那些在如开启阴霾和黑暗空间的聚光圈下,芸芸众生受到惊吓和畏惧慌乱而敬畏地匍匐于地——透纳显然吸收了这种对比手法,但他将柯依普叙事中的人和神的关系转变为人和自然的关系,甚至将自然威力超过虚拟神的威力——柯依普绘画中神和人的比例等同,神显人形;而透纳画中自然之神力的巨大使人显得如此渺小而不堪一击……
      可以将这次展览中透纳一件未完成之作《海难》(安菲特里忒的毁灭)与法国画家籍里柯的《美杜莎之筏》作比较,来观察英国和法国浪漫主义代表性画家的不同:“在籍里科这里,意象是以人为中心的:无论自然的力量如何具有破坏性或多么压倒一切,统治画面的依然是人。在弗里德里希、透纳及其北方的同时代人那里,人类的激情越来越多地被交付自然的领地,人类在那里要么作为邪恶的侵入者,从而被雪崩、暴风雪、及狂暴的大海吞噬,或作为沉默的、祈祷的冥想者,并同等地同化于自然的沉默……(《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美〕罗伯特?罗森布洛姆,刘云卿译)”当年籍里柯的作品在伦敦展出时,透纳观看了展览并受到启发,透纳将现实社会的一件丑闻搬上了画布——一艘运输女囚和她们孩子的船遇到风浪沉没,而船长为防止犯人逃跑,竟然不许船上人搭乘自己的救生艇……画面类似籍里柯的构图,但漫天翻卷的大浪几乎占满绝大部分画面,人物就像翻滚的浪沫一般软弱无力。画上没有在船桅上呼救的青年人身形,那是象征得救的希望;螺旋状向船的制高点桅杆簇拥的人群,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水中即将被浪花吞没;远方深暗海域了无生机,而眼前透明的灰绿色海浪以吞噬一切的威力卷上即将沉没的木船……
      这是画家借助可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以身临其境的恐怖感觉来解释超自然的力量;它用死亡作为跨越神圣和世俗的桥梁,为人类的境遇作归类。为了加强绘画效果,透纳用光亮和阴影,明色与暗色来对比生与死,希望与无望。这种试验在他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的作品中有更多的表现,如《白马上的死神》、《平静——海葬》。前一件作品中白色的马上驮着暗色的死神,这显示画家在父亲去世后几年内挥之不去的生死体验。这一题材可能与《圣经?新约?启示录》中有关“七印”中描写马和死神有联系,而透纳的处理明显地是白色马和暖色的背景对比的阴暗的死神,一种对生死较量的抒情表达。在后件作品中,画家直接表达与死亡有关的主题。这是描绘朋友的葬礼——从中东回来的路途中,画家的朋友去世。黑色的船形、黑色的帆、黑烟与黑色倒影,画上方的白色亮云。有意味的是黑色形状不具有物体的实质感,而如死亡阴影,尤其是桅杆上悬挂的黑色旗帜——死神的旗帜。画面中心两个“黑形”——两艘船间隔明亮的空隙,一个人形将被投入大海……黑色的肃穆宁静和白色光亮的闪烁造成一种类似自然和生命循环的象征,画家将有关死亡和宗教信仰的感受,以绚丽的视觉方式传达出来。
      这种充满宗教感怀的表达在《阴霾与黑暗——洪水灭世之夜》、《光与色——洪水灭世后的清晨》、《站在阳光中的天使》等作品中更为明晰。这三件作品都与《圣经?创始记》意向有关,但临近晚年的透纳以象征的样式,准宗教的激情,高强度地表现了阳光,以此表现生命的狂欢。画面结构呈漩涡状以表现光影效果,在此画家显然研究了如何让观众站立画前也能感到直射入眼的光芒,而考虑层层向白色光点推近的弧形光圈的结构,并通过飞入光中的成放射状的鸟类队形增加越来越强烈的光感。但是,三件作品中最鲜明的特点是明暗对比手法和表现纯粹光色手法的运用,以此来喻意“灭世”一画中人类现实境遇的黯淡无望;“洪水后清晨”的黑暗渐次退去,光芒进入世界的希望;以及“天使”一画几乎去掉任何阴影以显示人类救黩的可能……这里“天使 ”的超凡形象正从金色的万丈光芒中凝聚而成,他一手挥剑,身后长长的翅膀如飞舞的羽衣,所到之处煽起光的烈焰,象征死亡的阴影在炙热的光芒中销声匿迹……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透纳让人将自己移到窗前,最后一次仰望那普照万物的太阳……在他后期的那些表现澄明透亮的光色作品,显示了一种在20世纪艺术里才出现的重要趋势。尤其是那幅被誉为印象主义先驱表征的《诺勒姆城堡日出》,被温暖阳光照亮的天地,显得那样茫无涯际。而依附于阳光、天地的生命极渺小而又自得其乐。对于充溢着光和大气的天地的感怀,表明作为透纳艺术特质的那种在自然中发现超自然的神性,使得将透纳对纯色提炼和闪烁光线的分析,与以追求客观性为目标的印象主义区分开来。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asil

      刚刚天看了《BASIL》,一部1998年拍摄的英国片。
      影片改编自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和现代侦破小说的鼻祖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 – 1889)的小说,该作家是狄更斯的好友,曾有两本奇情小说《月亮宝石》和《白衣女郎》。
      贵族出生的Basil五岁时,疼爱他的母亲因为肺结核而去世,在严峻的父亲管教下长大,并进入牛津大学读书。 一天,Basil到海边游泳,不小心受伤,适时出现了一名好心的男子解救了他,就是John。John介绍Basil认识了商人的女儿Julia。
         英俊的Basil立刻爱上这个女子,好友John劝他逃开Julia,他执意不肯。因为他们的阶级不同无法得到Basil父亲的认同,Basil请John帮忙,和Julia秘密结婚。他对Julia爱深情浓,百依百顺,不可自拔,并允诺把母亲留给自己的唯一遗产一座庄园送给Julia。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她和John赤裸相拥。
      Basil痛殴John,自己也昏迷在犹太区得了肺炎。他向一向严厉的父亲坦承了一切,并坚持将庄园送给Julia。父亲因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Basil被逐出家门。他问Julia,Julia告知与John相恋两年,为了能保持和John的关系,奉John之命与Basil结婚。她爱John,而John不爱她。Basil失去一切,去找哥哥——早年被父亲逐出门,也是因与身份不合的女子相恋。那女子死了。

      真相在John悄悄塞给Basil的信中揭露。原来与Basil哥哥相恋的女子是John的姐姐。John的父亲,一位数学老师也因此丢了工作,带着他四处流浪,直到最后不能承受而上吊自杀。John痛恨Basil的父亲。他决意牺牲Basil来报复Basil的父亲。
         在Basil依靠自己的双手做苦工养活自己的时候,Julia孤独地住在Basil送给她的城堡里临产。Basil去接生下了她和John的孩子。偌大的庄园只有Julia一个人,当Basil把她的女儿放入她疲惫的怀里时,John也来到这里,抱着自己的孩子,John向Julia忏悔,Julia在John怀里疲惫地孤单地永远睡去。
         John要求安静地带走女儿,Basil悲痛下,奋而追杀John。在撕斗中,John从Basil手中的刀上看到了自己一直不敢正视的毁了容的脸。
       John张开双臂,从刚刚搏斗的崖边一跃而下,下面是一片乱石滩。
      Basil曾在这个海滩上看到父亲与别的女人幽会。他恨父亲对母亲的不忠。
      十年过去了,Basil带着Julia和John遗下的女儿回到伦敦。他看到衰老的父亲。父亲告诉Basil他是深爱Basil的母亲,只是母亲病重时,年轻血气方刚的父亲没能抗拒情欲的力量,看到两个儿子先后步上他的后尘,成为情欲的俘虏,他很痛心。唉,西方有句谚语:Be a dad easier, be a father more difficult.
         Clara问Basil,小女孩的名字。Basil告知她他给小女孩起了他心里爱的人一样的名字——Clara。
         Basil抱着小Clara,告诉她他们回家了。
      《Basil》的中文片名叫《欲望迷宫/豪门三角错》,我觉得都不贴切,欲盖弥彰,又故弄玄虚,单纯的片子搞得好像三级片或者是莎翁长诗般的大作。
         对于大多数人,情欲的力量是无敌的,就像片中的老父亲,Basil兄弟俩,Julia,全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真的是盲目的,当被情欲俘虏时,任何事情都可以做。Basil可以将母亲遗下的城堡送给Julia,Julia可以为了John与Basil结婚,John的姐姐可以为了爱而死。
      与情欲相对相连的,是爱和恨。Basil对John说,我心中只有Julia,我醒时看见她,做梦也梦见她,你不知道那种感觉。John给Basil写信说,我心中只有你的父亲,我醒时看见他,做梦也梦见他,我是为了对你父亲的仇恨而活着的。
      John的仇恨终于成功地破坏了Basil的家庭。仇恨的力量,竟然比情欲大出许多?Clara保留着Basil看过的漫画书页,陪伴着Basil的父亲十多年,等待Basil,无论Basil是陷于对Julia的情欲之爱中,还是Basil无法剥开心结与父亲重修旧好,Clara都默默在那,就像中国一句古词“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双目沧桑,满脸络腮胡的Basil的幸福吗?
      情欲,或者爱与恨都是那么可怕。“神雕侠侣”中李莫愁因一己之爱未遂,转而痛恨天下人,公孙止和裘千尺数十年仇恨不解,小龙女与杨过十六年深情不改;而公孙绿萼为杨过殒命,程英、陆无双自守不嫁……情之一字,累人至斯!
      不知道有无化解之途。王重阳出家,创全真教,便好过与林朝英厮守么?马钰与孙不二为什么宁愿共同出家修行,也不在一起好好地过日子呢?只能选择青灯古佛,便空色看破,便才大彻大悟得以解脱?
      是价值观的不同吧。怎样是更值得的?为爱牺牲是值得的,为恨送命也是值得的,为大道大爱为真理而放弃其他也是值得的……
      如果情欲爱恨的力量不是那么强大,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梁洛施李泽楷巨蟹天蝎的洛丽塔爱情

      梁洛施星座资料:太阳巨蟹座,月亮天秤座,水星双子座,金星双子座,火星双鱼座,木星金牛座,土星射手座,天王星射手座,海王星摩羯座,冥王星天蝎座
      李泽楷星座资料:太阳天蝎座,月亮处女座,水星射手座,金星天蝎座,火星处女座,木星狮子座,土星双鱼座,天王星处女座,海王星天蝎座,冥王星处女座
      梁洛施,不仅拥有洛丽塔般的年轻,还有洛丽塔般的美貌,还闪动着演艺光芒:长袖善舞的月亮天秤;灵活敏捷的水星双子;渴望新鲜的金星双子,在演艺界俨然成为大热接班人选。可,在这就要起飞的关口,竟传出了与金钻王老五小超人李泽楷的忘年恋情,莫非梁洛施竟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洛丽塔?在扑朔迷离的烟花里,星盘的判断或许更为明了。
      太阳巨蟹与太阳天蝎,正是一般星座研究中的“速配100%”,但作为刚刚进入的巨蟹与已经成型的天蝎,他们之间彼此并未发生感应,速配的好感也许只有一点点;月亮天秤在整体配置上落了单,对于小超人李泽楷那处女一边倒的星盘来说,天秤的从众和耐不住寂寞,实在有点太软弱;金星水星在双子的合相,杠上的是李泽楷火星、月亮、冥王星、天王星四合相的处女座,彼此相互可谓是难以融合,不过,幸好,金火刑与金月刑,总是能让当事人双方充满相互排斥的吸引力。岁月在此可能弥补了双方的不满和挑剔——越过岁月的藩篱,小超人可能亟需让青春持续永驻的强心针;洛丽塔则相当期待成熟多金的男人给予无上的安全感,因为,身为巨蟹座,总是无比的需要安全感,渴望幸福家庭,但,飘零的身世却令她不得不在有缺陷的现实中飘零辗转。而,小超人的青眼,正是赎救她过往最好的涅槃。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男欢女爱那么简单。小超人的星盘里完全没有风相元素,他是一个依靠直觉判断把握机遇的脚踏实地者,他或许投机,但决不胡来;四颗星合相落在处女的他精打细算,作风稳健,不喜欢夸夸其谈,厌倦虚伪矫饰,落在天蝎的金星对于爱情既是深情亦是绝情,对于伴侣的选择亦相当挑剔,痴情的进取的智慧型女子一直是他的心头之好。与梁洛施或许动了心,但自己心理也在徘徊三思,未必肯让一时性起冲昏头脑。
      纵观二人组合盘,此时金日水三合相,真有了情投意合的痕迹,木月天的大三角似乎更企图让一个灰姑娘的奇迹成真,但是土星亦步亦趋已经站在了月亮边上,冥王星死死盯住了爱情的燃烧,打击很可能是毁灭性的。原来,灰姑娘真的已经被超人看中,只是,缺少姻缘线作为彼此的凭借。过了这段蜜月期,一切还是回到冷寂。

    两个人的爱情-The Love Of Siam

       
         暹(xiān):日光升起的意思。暹罗是泰国的旧称。
      电影取名《暹罗之恋》,是因为故事的一段重要情节在泰国曼谷的暹罗广场展开。暹罗广场是曼谷的年轻人最喜欢聚集的地带,周围的购物中心林立,两条Skytrain空中铁路的线路Sukhumvit Line和Silom Line在此交汇。
      《暹罗之恋》讲述了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之间的感情经历。影片中,Mew和Tong从小是邻居也是同校的好朋友。有一次Tong全家人去清迈旅游,结果Tong的姐姐在旅行中与大家走散失去踪影,Tong的父母很自责,其父更因此终日酗酒不理正事,Tong的母亲一人辛苦工作支撑整个家庭,不久後为了忘记不愉快的往事,Tong搬家至别处。Mew与Tong从此失去联系。数年後Mew在就读的学校组了个名为August的乐团,乐团的自录专辑在siam一带卖到断货。而Tong搬回曼谷,在Siam附近交了一个名叫Donut的漂亮女朋友。Tong无意间听到August的歌曲,十分喜欢,但专辑已卖断,却正巧在CD店前见到正要离开的Mew。Mew正在创作圣诞演出的新歌,其经理人希望他能写首温馨的情歌,但Mew说自己从未恋爱过,不懂写情歌。Mew的邻居Ying一直暗恋著Mew,就算整条街道的人都传说Mew是个同性恋也毫不在意,而在与Mew和Tong的相处中,Ying渐渐发觉两个男孩子之间有著一种超越友谊的情感。Mew最後写出了那首歌曲——那首专为Tong而写的感人情歌,并在Tong家举办的Party中首次演唱,赢得宾客的一致赞赏,同时Tong也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在Party结束後吻了Mew,却被前来收拾碗碟的Tong的妈妈看在眼裏。
      Tong的妈妈是一个基督教徒,多年来一个人辛辛苦苦,不仅要照顾还在念书的Tong,也要照顾已烂成酒鬼的丈夫,同时她的心里也在为自己女儿的走失而自责。当她发现Tong和Mew的同志情感,她开始害怕Tong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害怕自己唯一的儿子会离开他,而此时酒鬼丈夫多年宿醉造成肝脏坏死,多重压力与一身的她终于崩溃。她去找Mew让他中止和Tong的不正常关系。此时Ying就在门外听著……
      与此同时,Mew无意间发现Ying房间藏了很多Mew的照片,才知道Ying暗恋自己很久,Ying却很坦然的面对Mew,她反而安慰痛不欲生的Mew说,哪裏有爱,哪裏就有希望!
      此时圣诞节就要到了,Mew却无法再唱出情歌,Tong在母亲家庭与Mew之间两难,两人迷失Siam街头,他们该何去何从……
    两位主演Mario Pchy
      《暹罗之恋》的热映使得影片两位男主角立刻爆红,成为泰国当前最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在片中饰演阳光少年Tong的Mario Maurer(马里奥-毛瑞尔)是一位泰国籍中德混血儿,爸爸Roland是德国人,妈妈Warunya是泰籍中国人。Mario出生于1988年12月4日,身高1.77米。在16岁的时候, 他已经成为一名模特同时接拍一些写真、广告和MTV。《暹罗之恋》是Mario出演的第一部电影,2008年他将在另一部依然由《暹罗之恋》导演Chatchai Naksuriya创作的电影《友谊》(Friendship)中担任角色。
      《暹罗之恋》令年仅19岁的Mario迅速成为当之无愧的泰国人气王。从去年开始,他频频出现在泰国的知名杂志《yours》、《kazz》等的封面上,为各种时装代言。他不失时机推出hip-hop唱片专辑,为他积攒了不少人气……
      饰演音乐天才Mew的Witwisit Hirunwongkul昵称为Pchy,1989年7月20日出生于泰国清迈,现就读于泰国法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是一个既能唱歌又会弹钢琴的歌手和作曲人,现在是乐团august的灵魂人物,至今只出演过一部电影《暹罗之恋》。关于Pchy出演该片的经历颇具戏剧色彩。本来扮演Mew的另有其人,但当时剧组经费不够,拍摄电影的事情就搁置下来,直到2006年底导演凑集资金开拍时,原先那位Mew的年龄就太大了不适合再扮演这个角色,于是导演想到了和自己读同一所高中的学弟Pchy,而Pchy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导演的眼光,他将Mew这个角色诠释得十分感人……
      关于影片
      《暹罗之恋》是2007年底泰国最热门的影片,尽管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在泰国并不少见,本片却格外受到瞩目,凭借清新的风格、青春的形象和动人的情节,影片公映后立刻在泰国引发了一股观看狂潮。
      《暹罗之恋》由26岁的年轻导演Ma-Deaw Chukiatsakwirakul编剧执导,但导演并不希望人们把这部影片称为“同性恋电影”,他认为影片应面向所有观众。影片围绕Mew和Tong的成长和感情展开,也呈现了Tong的家人因为姐姐失踪而遭受的痛苦,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心灵相通的各种情感,始终是影片的关注焦点……
      为了真实呈现暹罗广场的圣诞气氛,《暹罗之恋》被定于2006年的圣诞节开拍,并在将近一年后才作为年终影片上映。从11月22日起在泰国公映后,该片随即成为那一周泰国电影的票房冠军,而在片中饰演两位男主角的演员也成了泰国青少年的青春偶像,而男主角之一的玛俐欧更是被贴上了泰国第一青春偶像的标签。 
      缘起—-儿时的玩伴
      Mew也许没有想到Tong会为了他,甘愿冒着被其他同学群殴的危险(后来确实被打了)而大打出手,Tong更没想到自己会在若干年后爱上眼前这个弱小的男孩。两个本是邻居,又是同学的孩子很快成了要好的一对伙伴。一次Tong全家去清迈旅游,Tong的姐姐Tang和朋友一起去了森林中露营,没有和家人一起回来。Tong回来后,决定用“寻宝”的方式(Tong的父亲经常用这种游戏送给Tong和Tang礼物)送给Mew一个木玩偶做礼物。可就在Mew根据线索找到玩偶最后一个部件—鼻子时,却发现藏鼻子的那棵树被伐掉了。捧着这个缺了鼻子的玩偶,Mew安慰Tong说不要紧,有这些就足够了。而此时不幸却已悄悄降临到了Tong的家里。Tong的姐姐在森林里和同学走散了,没有了音讯,很可能再也走不出来了。Tong的父母深感自责,父亲更是终日以酒浇愁,不理正事。为了抹去这段伤痛,Tong的父亲决定搬家。简短的告别后,Tong踏上了离去的汽车。第一次感受分别之痛,Mew落下了不舍的眼泪。
      邂逅—-一段爱情的开始
      数年后,喜爱创作的Mew和同学在学校里面组建了一个乐团AUGUST,他们的音乐很受欢迎,专辑CD在暹罗广场卖到断货。Tong十分喜欢AUGUST的歌,去买CD时无奈货已卖断,却正巧碰到了准备离开的Mew。记下Tong的手机号码后,Mew和同学匆匆离开了。一段发生在两个少年间的感情由此开始。
      你寂寞吗—-Tong怀里的Mew
      T:一个人住,不寂寞吗?
      M:寂寞得害怕。
      T:什么叫寂寞得害怕?
      M:小时候寂寞是因为没有朋友。长大了,寂寞就是比没有朋友更寂寞。
      T:为什么会感到寂寞呢?
      M:我也不知道。记得有一年夏天,准备上二年级的时候,爸爸不知带阿嬷去了哪里。大概三四天的样子,当阿嬷回来的时候……(阿嬷不久就去世了)可能是因为这样吧。这件事虽然过去了,我还是很想念阿嬷。我有时在想,如果真的很爱一个人,我们能接受这种事吗?如果有一天,他死了……离别这种事,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我们都知道,但我们真的能释怀吗?我们真的爱一个人,不害怕他离我们而去吗?还有就是,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个事实。这样,就是寂寞。我这样都已经五年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会是这样的?不知我们剩下的日子是怎样的……
      Mew向Tong讲述了二人分别这五年间的故事,Tong的触动很大,同时也觉得自己进一步了解了Mew,两人对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加深。
      一首情歌—-Mew的表白
      两人重逢前,Mew的经纪人希望Mew能写出一首温馨的情歌,作为在圣诞演出的新歌。从未谈过恋爱的Mew说自己根本不懂写情歌。Tong的出现,让Mew深埋的感情逐渐清晰,于是他写出了一首名为《同行》的歌—专为Tong而作的情歌。
      搬家后Tong的父亲依旧终日酗酒。Mew的经纪人助理June长相酷似Tong的姐姐Tang,为了安慰帮助沉溺酒精不能自拔的父亲,Tong和母亲一起把June雇到家里假扮Tang。就在Tong父亲举办的欢迎Tang回家的聚会上,Mew对Tong唱出了那首动听的情歌。Tong很感动,心中坚定了对Mew的爱。Party结束后,Tong和Mew一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轻吻了对方,而这一切又刚好被Tong的母亲看到。
      只是普通朋友—-Mew的无奈
      Tong的母亲多年来一直艰难地操持着这个家。她不仅需要照顾正在念书的Tong和身体虚脱、终日喝酒的丈夫,还要背负着女儿走失的十字架。当发现儿子和Mew之间的暧昧关系后,她害怕Tong的离开,更害怕Tong会踏上一条不归路。于是她去找Mew,希望他能中止和Tong的关系。
      面对一位如此恳切的母亲,Mew茫然了。他应不应该继续和Tong交往呢?
      “我们只是普通朋友。”Mew哽咽着说道。
      之后,Mew一直在逃避Tong,也不想去唱歌。眼看圣诞节的表演就快到了,Mew却没有去试音,也没有去排练。
      只要有爱,就有希望—-Ying的鼓励
      Ying是在Tong走后新搬进来的。美丽善良的她暗恋Mew已经很久了,房间里更是贴满了Mew的照片,却一直没有勇气向Mew表白。在Tong的母亲找Mew谈话时,站在门外的Ying听到Mew喜欢Tong的事实后,极为伤心。后来Mew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邻家的女孩原来一直偷偷喜欢着自己。此时的Ying坦然面对了Mew,并安慰他说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在Ying的鼓励支持下,Mew完善了写给Tong的那首情歌,并决定去参加圣诞表演。
      我们不在一起,并不代表我不爱你—-Tong的抉择
      原以为两个人的爱情会修成正果,可看完Mew现场表演后的Tong最后还是选择了放手。Tong最后送给了Mew那个木玩偶的鼻子,木玩偶终于完整了,他们的爱呢?Mew看着那个傻傻撑出来的红鼻子,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为了祭奠,为了遗忘,也为了感谢。一切都过去了,Tong在Mew这样的年华里给了他一个最真实温暖的回忆,给了他一份最美好的初恋。
      俗,不俗?
      说它俗,讲的是影片的爱情套路。无非就是小时候的好感在两人分别几年再相遇后发展成了爱慕之情,然后在世间的阻力下夭折了。
      影片中某些情节也经不起推敲,有些脱离了实际。如影片对Mew的父母交待得不清不楚,到底是他父母还是Mew自己供学费和生活费呢?Tang和June长得再像,也不可能骗过一位如此深爱女儿的父亲吧?不过话说回来,责怪这样一部电影太乌托邦就如同责怪《白雪公主》过于天真,它本来就是一个童话和现实的结合体。
      影片长达186分钟,整个故事之所以没让人觉得恶俗,除了两个帅到足以让人忽略影片不足甚至硬伤的主角外,还在于以下几点。
      多条叙事线索—-不只有他们的爱情
      只把《暹罗之恋》当作一部爱情片是不公平的。影片虽以Tong和Mew的成长和感情历程为主线,但它绝对不只关于一段跨越性别的爱,亲情和友情同样中闪着耀眼的光彩。
      Tong母亲的爱
      她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好母亲,几年来默默承受着很多压力,独自支撑起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她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儿子。女儿的走失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有一次Tong没有告知家人他会在Mew家里过夜,又把手机留在了自己房间。Tong的母亲见儿子这么晚没有回家,心急如焚地开着车出去到处找。她不能再失去Tong,这是她唯一的儿子了。没有寻到Tong的她伏在方向盘上哭了起来,一直在车里等到了天明。Tong回家后,她也没有一句责怪的话。她主动去找Mew谈话,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选错路。而最后决定把选择权留给Tong自己,更是她在用她的全部爱Mew的体现。也正是这份太浓的亲情之爱,让Tong觉得自己绝不能辜负母亲,宁愿选择退出。
      Ying的痛
      这个一直暗恋着Mew的女孩子,傻得实在很可爱。她按自己买的《爱情魔典》中的方法,把Mew的头发放在娃娃熊里,三天不吃猪肉,希望得到Mew的爱。在得知Mew和Tong的恋情后,她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怨恨,反而安慰着内心迷茫的Tong,并鼓励Mew走出了阴霾。她真的不怨,不痛,不恨,不悔么?她怨,她痛,她恨,她悔。但她决定用爱来填满自己的心房,让那些恨无处安身。她选择了成全这份爱,祝福这段爱,所以她可以跪下来求店老板只卖给她那个玩偶的鼻子。这是一种超越了儿女之情的大爱。
      June的领悟
      在假扮Tong姐姐Tang的过程中,June深深感受到,这个家庭虽然不够完整还带着伤,却充满了爱。她本失去完整一个家的爱,结果自己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她留给Tong的信,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影片主题:我们都因为爱犯过错误,值得庆幸的是,这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不是吗?生活总是给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从头再来,改正我们曾犯下的错误,希望你们能一直保持这份真爱,谢谢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是爱。我们有缘再聚。影片最后把信的内容以旁白的形式展示出来,乃点睛一笔。
      镜头处理—-唯美主义和细节感动
      看完影片后的第一个感叹:原来泰国这么漂亮!这部电影让我彻底摆脱了泰国像个菜市场的观念。外景里的街道很干净,城市繁华漂亮。而我们两位主角家里的摆设整洁精致,让人看着很舒心。人物的穿着简约得体,不失年轻人的朝气,更是把主角的气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在Mew和Tong的感情戏中,导演特别注意将每一个画面拍摄得既富有年轻人清新活泼感,又渗出丝丝淡淡的感伤,非常唯美。
      细节的突出使得影片处处漾着温暖和感动,是影片一大特色。“寻宝游戏”的设置巧妙,贯穿影片始终,看似“寻宝”,实为寻爱。木玩偶是两人爱情的图腾。当初的缺鼻子,暗示着Mew和Tong的缘分未尽;最后的完整,说明有了Tong的爱后Mew内心情感的完整。而鼻子的不合适,暗含着他们已经回不去了,原来看似没变的东西实际上已经不同了。街角处相遇的回眸,扯出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蜜蜂费力地爬出差点吞噬其生命的杯子这一镜头则折射出了Tong父亲心态的转变,说明了他的新生。
      动人的音乐
      很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旋律优美的歌曲和配乐。卖断的恐怕不只有影片中乐队的CD,《暹罗之恋》的原声碟在现实中也相当畅销。
      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音乐在影片中很重要。小时候阿嬷告诉Mew琴声能传情,Tong因喜爱Mew乐队的音乐两人重逢,情歌《同行》又因两人的爱而生。
      影片中歌曲不仅具有泰国本土音乐特点,而且还融入了一些如Jazz等的国际音乐元素,使得这部视觉上纯美的电影有了听觉上的享受。原声碟收录了影片中所有的歌曲,并且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版本。
      再谈这段爱
      都说人总是难以忘掉自己的初恋。《恋恋笔记本》(《手札情缘》《The Notebook》)中,男女主角在17岁的夏天相爱。虽然由于女方家庭阻挠,二人分开多年,各自也经历了许多,但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所以我想今后不管生活变成了怎样,在Tong和Mew的心底,依然会小心地存着他们一起经历的那段纯洁的感情,虽然那段爱最后带来更多的似乎只有伤痛和遗憾。
      其实两个男孩子都很勇敢,一个能够最后选择放手,一个能够坦然地接受。Mew又要回到以前寂寞的日子了,或许他还会寂寞很久,谁知道呢?希望Tong给他的爱能在他午夜梦醒时给他温暖吧。我一直在想到底为什么Tong一定要放手,是因为考虑到本就脆弱不堪的家庭无法再承受更多的伤痛,是因为他清楚他们的爱不会得到别人的祝福,还是因为他还没有想好怎样去面对今后的日子呢。很想去埋怨Tong为什么不自私一点,给这段爱一个完满的结局。也许是导演深谙拍爱情电影之道,毕竟某名导还曾经说过“只有悲剧收场的爱情电影才是真正震撼人心的。”
      两个人的爱情在影片中表现得浅浅的,淡淡的,甜蜜又青涩。整体观看完后,又会显得很刻骨,总是萦绕心头。这段刚开始就结束了的爱,感动的是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喜欢一部电影,就是一种信仰。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去看其它影片,生怕这份喜爱会被他物分走丝毫。
      《暹罗之恋》给了我们一份关于爱的答卷。毕竟,我们还是相信有真爱的。
      至少,在光影的世界里。

    Love Akana Rika Forever-Tokyo Love Story

    主要人物介绍:
      赤名リカ(AKANA RIKA)音译:哩卡;字译:馨、里(理/利/莉/璃/梨/史)佳(嘉/加/香/花/华/夏/果)等
      小体育用品企业HeartSports东京本社事业部职员。童年随家人辗转各地及海外。聪明伶俐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我行我素大胆奔放但也向往体贴、传统和安宁,曾经跟部长有过关系,但对永尾一见倾心并忠贞无私献身到底。乐观坚强博爱可以说是她最大的人格魅力。
     
      永尾完治(NAGAO KANJI)赤名专用昵称音译:丸子
      出身乡下,因向往住在东京(的高中时代梦中情人)新任HeartSports东京本社推销部职员。为人纯真质朴保守正直。一直暗恋高中同学关口但无勇气告白。对赤名无法真正理解与接受,但出于感激和责任感以及对关口的绝望,一度接受赤名并同其进入半同居状态。后终难以适应赤名前卫的生活、价值观念,退守到少年时代的梦中情人身边。典型的传统中庸式人物。
      三上健一(MIKAMI KENICHI)
      永尾家乡时代一直同在一起的挚友。在东京学医。为人放任不羁,喜欢沾花惹草,对家庭、学业都有背叛意识。同样喜欢过关口,但出于对永尾和关口本人的顾虑,不曾吐露真心。竭力争取到关口以后,也没能摆脱叛逆的本性。最后在长崎的破釜沉舟里看到自己知己的影子,遂改专一而终。其实是一个比起浪漫更看重彼此之间理解的真正汉子 。
      関口さとみ(SEKIGUCHI SATOMI)音译:洒绦咪;字译:里(理/聡/束/佐登/沙都)美(见/実/巳)等
      由于经营情人旅馆的家庭背景,性格逆反式地洁癖、自卑 消极被动,有很强烈的母性。高中毕业后同样上京做幼儿园阿姨。对待两位男主角的态度也是一直不曾果断取舍,不过在消极尝试过与三上盲目的激情过后,还是不顾赤名的义无反顾,大胆掠夺了价值观相像的永尾作为终生伴侣。典型旧式“家庭型”女性。
      长崎尚子(NAGASAKI NAOKO)
      东京出身的大家闺秀,三上医学研究室的同学。生活宛如笼中之鸟,一直屈服于家庭和社会压力,不敢轻易做出任何“越轨”行为,内心孤独,渴望自由。逐渐被三上的真诚吸引,以致最终选择逃婚到三上身边,后终结眷属。可以说是一位能叫浪子也回头的秘魅女性。
      营业部长
      永尾的上司。有着中年男子的成熟魅力,富于洞察、包容力。一度接受过赤名的爱慕,但更是出于责任与关爱,保持了冷静和理智。器重永尾,非常关注他和赤名的关系发展。可以说唯一真正了解赤名,但毕竟是一个已经有了家小的男人……
     
    各集梗概:
    1.相识与重逢
      赤名因工作之便到机场迎接心思惶惶赴任到东京而来的永尾,并给予幽默的欢迎和鼓励。到公司后部长热情诚恳接待永尾,但同事却暗示赤名“不益接近”。接下来,赤名被部长任命指导永尾熟悉业务,私下对话间了解到永尾还算精悍的外貌下有着一颗腼腆的单相思之心,进一步产生好感。
        晚上,三上在街上偶遇赤名并施一贯风流手段将其带到迎接永尾的高中同窗聚会上。关口也正好刚刚赶来,其清纯风姿犹在,大家哗然。其后4人单聚在酒吧,三上又偶遇长崎一反平时在学校里的文静女生形象,风骚打扮独做台前,不由上前搭话,关口醋性大发却拒不承认,三上拂袖而去。通过对三人的观察,赤名猜出关口就是永尾的梦中情人,出于疼爱,遂生明面起哄暗中撮合之心。
      第二天晚上,三上强行搅入永尾和关口的约会,三个少年时代的好友倒也欢聚一堂。此时公司业务突然发生意外,赤名慌乱中用呼机找到永尾来解燃眉之急,一切就绪之后,高兴地跟随永尾再去同三上、关口两人汇合。其后三上趁永尾不在之际,当街大胆亲吻态度暧昧的关口进行表白,不巧被前来的两人远处看到,尽管关口慌忙逃走,但是永尾仍然心情沉重,赤名在一旁同情不已,更生恻隐之心,大胆温馨地加以安慰,并在深夜街头公园恋恋不舍分手之际匆匆给了永尾第一个吻。
    2.“爱”这东西……
      上班路上,腼腆的永尾碰到开心的赤名。恋爱观不同的两人,永尾根本无法在对话中理解赤名昨晚亲昵的用意。其后部长发现工作中赤名不同寻常地兴致高涨,开始察觉她已经有了新的恋情。
        下班后三上来找永尾,永尾虽然对昨晚之事耿耿于怀,但却也难以正面追究,只好置之不理。赤名恰好经过,不由透露实情,并让三上带她到永尾家中好为这两位好友做中间铺垫。永尾在家迟迟不忘关口、闷闷不乐,对前来的三上所显示的玩世不恭难以容忍,借口出去买下酒菜同心情动荡不已的关口通电话谈心并约会。其间,赤名在和三上的谈话中表示出对待感情大胆和执着的态度。
      假日,永尾拿着赤名给的球赛看票和关口约会,不想赤名笑呵呵地中途出现,表现很不严肃,终在晚餐中趁关口不在,追问赤名和部长之间关系暧昧的流言真相,赤名坦然承认。永尾不识时务地质问“只要喜欢就跟谁都可以随便上床吗?!”赤名气愤无奈地反问“那你有什么可以叫我不喜欢上一个人的好办法吗?!”遂愤愤离去。其后,永尾向掩盖不住对自己好感的关口提出交往请求,关口却仍迟迟不敢接受。
      其后的日子里,部长分配工作给赤名、永尾二人,赤名趁机故意假装刁难永尾,但其实早早帮助永尾暗中做好一切。感激之余,永尾答应“请客报答”赤名,并定好了时间,但赴约前匆忙接到关口约会,了解应交往的关口原来一直误解了三上的为人,顾虑之余撤销了和关口交际的请求,并为此耽误了许多时间。深夜,当痴痴的赤名终于在冰冷的冬雨中等到永尾匆忙赶到时,已经身心疲惫了……
    3.两人的开始
      翌日早上,赤名故作轻松挑逗永尾。永尾不得要领,赤名暗自惆怅。
        中午,赤名碰到前来公司打算再试永尾的关口,谈话中了解到关口在永尾身边能够感到更多安慰,于是告诉她永尾对她仍是一心一意。其后永尾面对关口指出她的心其实一直是在三上身上。关口心情复杂,匆匆逃回家中。
      三上的母亲从乡下赶来,要求关口替自己见一下拒不见家人的儿子。晚上,关口来到三上住处,介意着三上周围的轻浮女人迹象。三上面对关口的保守态度,气氛不已,大声斥责如此若即若离者无权干涉自己生活。
      深夜,赤名打电话安慰因主动放手关口而意气消沉的永尾,告诉他“喜欢上一个人的心境”是永远值得珍视的,同时也再次表示自己对永尾的执著。
      第二天晚上,永尾补偿其前的失约带赤名来到酒吧,却碰到三上利用感谢学业上的帮助之名在泡长崎,立即出面干涉。三上警告永尾不要在感情上逞强后见他仍如此愿在自己和关口之间做老好人,扬言“下次见面时可就不是以往那样了!”后抛下长崎而去。之后,赤名强行邀请消沉的永尾到自己房间做客。永尾不小心碰翻了赤名的拼图游戏,被借口弥补挽留到凌晨,永尾认真地为赤名补救拼图,耿直的性格更激起赤名的爱慕,也就不再在乎永尾其实内心还在对关口念念不忘。
      后日三上找到关口,面对关切自己家事的她烧掉女友们的通讯录,表示自己其实只想有一个归宿,关口不由感动不已,接受了三上之吻。永尾其后接到三上通知说“已经睡了关口”,内心矛盾、失落不已。与此同时,在赤名家里呆到凌晨的消息由于永尾的老实不胫而走,在公司里被添枝加叶,赤名为了维护永尾的声誉跟同事大动干戈。不明真相的永尾大声斥责赤名的过分,但接着在部长的调查指点下了解到真相,当晚找到委屈失落的赤名,感激之余,在赤名的诱导下承认对她产生爱恋之心,万分欣慰的赤名于是更进一步大胆邀请永尾“上床作爱”……
    4.做你的翅膀……
      跟赤名过了初夜的永尾心事重重,赤名却一如既往活泼乐观,为解消永尾的各种顾虑,故意装作对待肉体关系无足重轻。
        工作上永尾首次担当新产品的推销任务,由于不精通世故,被客户指名由赤名前来磋商业务,其后才幸免初次工作任务失败的窘境,但由此更对赤名的社交方式产生重重疑团。尽管如此,赤名还是答应陪同永尾和三上关口两人见面,以求减轻其内心压力。
      后日4人聚会,三上表示决定和关口一起同居,但关口却也显示迟疑,于是赤名私下劝告关口要坦然面对永尾,不然关心体贴的永尾更难以为她放心。关口表示佩服赤名了解体贴永尾,赤名心情复杂。其后,三上试探永尾和赤名两人关系,永尾却碍于面子,当面矢口否认两人已经亲密,赤名尴尬至极。
      散后,赤名被永尾追问是否和新产品推销客户有何不正当关系,伤心不已,索性故意不去否认,黯然离去。关口在三上家中遭遇担心三上留级特地再次前来借送学习资料的长崎,继续醋意大发,三上则指责关口之所以被永尾得知两人将要同居后心情不快,原因在于其实对永尾心存依恋 仍顾忌着在他面前的体面。
      第二天,永尾从客户那里得知赤名对待客户无理分外的私下要时求竟然回答的是“自己只有一个心上人”,随后发现赤名已经开始出差一周,歉疚不已,为了报答部长对他首次圆满完成推销任务的赏识,更是为了报答赤名用心良苦暗中的体贴和帮助,奋力投身善后工作任务,期待赤名归来。
      1周后 赤名从北国归来 偷偷在永尾办公桌下用保温盒装了一个标有“丸子”昵称的自制小雪人 但表面对永尾依然故作冷淡 晚上 永尾发现赤名礼物 感动地找到赤名 在赤名顽皮地刁难下诚心表示爱意 用深情一吻来回复赤名“我要你用魔法来让我开心”的幼稚请求……
    5.记着我…!
        赤名在永尾处开始了同他的半同居生活,但种种迹象表明永尾的注重体面和赤名的热情奔放仍有格格不入。
      不久,永尾提议邀请三上、关口一同到山中温泉度假。在赤名烘托出来的轻快气氛下,三上也不由主动对关口让步,表示和解。两对年轻人分别享受各自美好夜晚,双双深化感情。但,赤名跟永尾、以及其后和部长的对话内容同时也暗示她的感情之路前途并不会平坦。
      后日,三上私下接触长崎,发现原来她对自己出身家庭的心理也是阴影重重。而在家中守候三上归来的关口,则遇到三上从前交往过的烟花女子前来闹事,同样被内心增添阴影。其间,赤名听永尾在家中介绍童年回忆,对永尾家乡产生浓厚兴趣。
      翌日,关口终按耐不住,找到三上的学校,恰好碰到三上本性难移刚要讨好长崎,虽及时想起对关口的承诺嘎然收敛,但关口仍生误解,不容三上分说低头离去。晚上,关口邀请正直自己生日,兴致勃勃准备赶回家中同赤名欢度的永尾于晚间会面,诉说苦恼,永尾无奈,安抚鼓励了关口后匆匆赶回家中。温馨的赤名明知永尾被关口约出但故作不知并没介意,但没想到永尾对于过晚归来心怀不安、一句笨拙的假言敷衍反而适得其反。赤名向永尾切声强调感情要全天候用心专一,然后伤心离去……
    6.红线
      赤名体谅了永尾的为人厚道,光天化日下大声高呼“我爱丸子!”多方挑逗,永尾反而更窘迫不安,赤名无奈回家独住。
      关口得急病住进三上大学附属医院,三上日夜护理。长崎前来探望,声称自己将要结婚,以洗清同三上间的疑云,三上备感意外,此时前来探望的赤名发现事情微妙,而永尾则浑然不觉。
      关口病愈出院。三上和永尾喝酒聊天,发现永尾和赤名之间小有别扭,于是拉永尾到赤名家中胡闹借机调和。酒间永尾醉倒,三上诚实告诉赤名“男人有时对追不到的女人更觉魅力”。
      后日,赤名要永尾向“情人红丝线”起誓,以后不论有任何份外恋情,都要向自己胸怀坦白,作为两人和好的条件。三上,则接到长崎首次约会,了解到长崎对双亲擅自所订亲事的无奈和苦闷。面对酒后不能自已的长崎主动投怀送抱,迟疑中的三上不幸又被关口暗中目击并更加误解。其后赤名夜里来到永尾家中,听到关口寂寞口吻的录音电话得知永尾又被关口约出会面,但还是信任了永尾对她的誓言,一个人留下面对永尾儿时母校的的照片,心驰神往……
    7.急切的爱…
      永尾面对关口无能为力,无奈中回到家中,向赤名交待事情经过。不安的赤名不禁欣慰,提出要永尾答应尽快带她到家乡共温往事以加强两人之间纽带。
      次日公司,赤名准备强行替永尾立即请假以便共赴乡下,被永尾以耽误工作为由制止,心中不快。晚间永尾在酒吧找到三上,质问关口所提其与人拥抱之事,三上态度极不严肃,永尾不由按耐不住大打出手,被路过的赤名制止并将双双挂彩的两人带到永尾家中进行包扎后离去。三上自觉无颜面对关口,不顾永尾驱逐,硬是睡在了永尾家里。深夜永尾偷偷打电话给赤名想为自己态度蛮横道歉,赤名顾虑,故意不接。
      再次日,长崎向三上致歉此前酒醉失态,托辞关口的存在,自己仍要履行婚约,三上心急倒也无奈,而关口则约赤名中午见面,致歉因自己私事给两人添了麻烦,并表示已经决定要和三上分手。赤名发觉事态不妙,匆忙找到永尾再次催促共赴乡下的日程,永尾不明真相,再次推辞也无济于事。
      第三天。大早,赤名找上永尾门来迫不及待要去乡下,永尾依旧浑然不知所以,质问如此匆忙理由,赤名碍于三上在场难于启齿,无奈作罢。班上,部长启迪永尾赤名的反常举动自有内在深刻原因,永尾才认真询问赤名,得知关口、三上两人破局已定。
      关口单方面不容分说告知三上自己心已凉透。晚上,赤名在酒吧遇到沮丧不已的三上,于心不忍之,打电话提出主动让尾也去慰藉关口,以尽自己同为三者“好友”之仁义。三上面对赤名为何不对关口全心全意的疑问茫然自失,而关口则按耐不住,在前来安抚的永尾怀里失声痛哭。永尾回到家中,接到三上电话,提示赤名一切举动都是出于对他的考虑,心情纷乱中忽然发现早上赤名拿来的口袋里面竟然有已经订好了的机票,如梦初醒,冲出房门迎接欣然归来的赤名,竟然无言以对,只有将其紧紧拥在怀中……
    8.“相信这份情”
      大学里,三上向长崎表示不希望她就此结婚,并暗示自己和关口关系破裂与她有关。
      部长找到赤名,对赤名关切的同时,通知赤名许久以前提出的海外工作调转申请有了眉目。永尾、关口共同参加同学的结婚宴会,席间关口似乎已放下思想包袱,一反往日消沉,积极大胆和永尾亲热如故,永尾又喜又惑。
      赤名遇到新在站前租了房住的三上,言谈中被警示不要给永尾太多感情包袱,回到永尾住处,接到三上母亲打来电话,亲热交谈一番,但永尾得知后顿生今后婚事顾虑,迟疑中忘记转告答应关口日后三人相聚接受祝福的承诺。
      三上到关口住处收拾行李,关口把亲手编织的围脖戴到三上身上强作大方笑脸告别。面对恢复往日清纯神韵的关口,三上表示感慨。
      永尾和三上酒桌上再聚,话题谈到和三上分手后关口的魅力恢复如初,而永尾则对赤名的性格态度仍有不适之感。
      某日, 部长通知赤名海外人事调动一事基本已定,赤名顾虑不已,永尾则在尚不知晓的情况下借赤名工作无法脱身之由独自跟关口赴约。关口显示其实对旧日情怀已经颇感失落,永尾则鼓励说仍觉关口美丽如初,而其间偶知再次被永尾闪掉的赤名失意之际,深夜里不由打电话约来部长……
    9.挽留
      感觉赤名不对劲的部长找到永尾谈话,询问有关赤名调离工作相关事宜,指出从前的赤名应更适和童年经历的海外生活。永尾告诉部长,自己并没有能力承担赤名全部的人生责任,随后和赤名会面,表示调离海外对赤名的过生活亦非坏事。赤名失望之余,只能勉强“感谢”永尾“开明”。
      长崎把自己不久将要举行的结婚典礼请帖交给三上,三上表示自己不会轻易对就此善罢甘休同时告诉长崎不应丧失自信违心结婚。
      关口的知心同事看到关口芳心寂寞,积极撮合邀请长尾到关口家吃火锅做客。两人回顾高中青春时代往事重重,不胜感慨。
      赤名多次给长尾机会希望长尾主动挽留自己不要调离海外,长尾却自愧没有资格阻碍赤名人生道路。赤名愤恨之际,打了长尾一记耳光,其后经过几天神思恍惚的思想斗争,终与正式向公司表示愿意接受人事调动。
      关口仍频频和长尾会面,长尾不觉把面对赤名的内心苦闷和矛盾向关口倾诉,得到关口善意的安慰。
      一天晚上,长崎突然神情严峻来到三上公寓,执意以身相许,翌日清晨又匆匆离去,而赤名则在上班前特地面会长尾,再次深情表示对相伴长尾这段时光的留恋。
      某日,三上在和赤名的交谈中得知她对长尾、关口两人的关系了如指掌但仍对长尾深深依恋,于是找到长尾,告诫他一定要对赤名以诚相见,因为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丧失自我而刺伤一个女孩子的心。晚间,长尾约好赤名打算净吐心声,不想关口带着长尾喜欢的拿手饭菜突然来访,执意挽留尾不要去赴约,长尾不禁动摇,错过赴约时间,留下兴冲冲早早赶到约会地点的赤名一个人在黑暗寒冷的街头耐心久等,迟迟不肯离去……
    10.诺言
      关口向长尾表示不愿继续消极等待下去进而再次失去心爱,投以深情的拥抱,长尾无以拒绝。
      三上再次放心不下长尾,得知长尾倾向接受关口,告诫他一定要在两个女孩当中划清界限做个了断,而赤名痛心过后在公司里处处迟疑地回避着长尾。
      长崎在学校违心地告诉三上,上次过夜只是和三上从前每次和别人一样“玩玩而已”,三上很受打击,晚上又巧遇赤名。 谈话间,赤名一方面表示对三上追求的鼓励,另一方面表露自己对永尾已经含辛茹苦,但仍吐出“我一个人不孤单 想一个人才孤单”的名句。
      长尾终于向多次给他退路的赤名艰难地坦白已经失去了与之维持下去的信心,赤名则亦不禁表示就算工作调转也不希望彼此就此了结,大声疾呼坚决不会答应分手。事后,长尾在同关口的通话中表明已经和赤名道别,但回想来到东京以后赤名每每带给自己的鼓励和帮助,终禁不住流下了无比自责的泪水……
      翌日长崎举行结婚典礼,三上竟自来到新娘面前,企图履行其前所发诺言,在最终关头阻止婚礼进行。长崎对三上表示感激的同时告之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三上失落而归。
      公司里,部长通知永尾赤名突然紧急辞退了海外人事调动,不明去向,长尾发觉事态严重,请求部长暂时冻结赤名辞退的调动,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赤名。长尾忽然间回想起对赤名所发过的必携其同回故乡的承诺,遂发现家中少了那张自己故乡母校的照片,于是抱着期待匆忙赶回家乡。
      回到久别的故乡,永尾在母校的柱子上发现,毕业留念时所刻的自己名字旁边,赤名也按当初许诺留下了自己名字,于是找遍整个小镇,终于发现了灿烂阳光下会心微笑的赤名……
    11.再会
      赤名并没有痛惜不久就要被拆除的永尾母校校舍,反而欣慰幸好在其前能有机会将自己的名字跟永尾小时候的并肩而列,并且并不着急向部长等取得联系,只顾兴致勃勃要求永尾继续履行曾几何时对“虽说已经断掉了的情人红丝线”所许下过的承诺,带她周游永尾童年快乐生活过的每一个角落。交谈中,赤名得知永尾对迄今的生活总的来讲幸福多过遗憾 可谓“青春无悔”
      三上找到关口,告诉她自己的追求已经远在天边,随时都会有一个开放的胸膛给她依靠,关口含笑说已经坚定地从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不会象从前那样懦弱了。回家的路上,长崎突然拿着行李出现在三上面前,告诉他自己已经抛开了哭着挽留的新郎和双亲,从新婚旅行途中跑了回来。一对私奔般的情人诙谐取笑着彼此的大逆不道,幸福地拥在一起……
      赤名再次完美地象儿时辗转各地时跟新朋旧友们每每经历的那样,演出了和永尾最后的善始善终好聚好散,洒脱地离开了永尾后,独自坐在列车里面对永尾母校的照片,回忆着认识永尾以后在一起令人流连的幕幕往事,终于情不自禁哭成了泪人……
      三年后,永尾对工作、家庭生活皆感受着充实和自信,正当跟妻子关口从三上与长崎简陋的结婚仪式上归来时,巧遇英姿飒爽走在人群中的赤名,关口周到地为两人提供叙旧机会。交谈中永尾得知赤名仍旧只身一人独来独往,不禁告诫她不要再这样辛苦自己下去,赤名则表示自己同样一直是“青春无悔”。其后,两人在街头公园重演曾几何时恋恋不舍分手一幕,不同的是,这次赤名用高高挥舞在空中的手臂代替了当年对永尾的匆匆初吻,转身汇入人海……
    纯爱风格初定之作——月9纯爱三部曲:《爱的回旋曲》《东京爱情故事》《101次求婚》
      三部曲均出自著名制作人大多亮之手,也是奠定富士“月9”(每周一晚9点)档成为偶像剧唯其马首是瞻的基石。打响该时段第一炮的就是由野岛伸司脚本,中山美穗、柳叶敏郎主演的《爱的回旋曲》,该剧剧情主要围绕“单恋”这个话题。紧接着它的,就是奠定富士“月9”纯爱戏路的里程碑作品《东京爱情故事》,这部日剧有着倾人心肺的感情索道,它是如此真实贴切地反映出现代青年的情感世界,使得最后一集收视率越过30%的大关。隔季上档的的《101次求婚》以“美女配野兽”的新鲜物语创下了36.7%的惊人高收视,“月9”戏一下登峰造极。这三部作品因为对现代爱情尤其是恋爱中的年轻女性有着极其细腻地描写,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同,因而被业界称为“月9纯爱三部曲”或“90年代纯爱三部曲”。不过由于《爱的回旋曲》不如后二者这么出名,所以在国内播放“东爱”与“101次”时有媒体将1995年TBS的《跟我说爱我》划为“三部曲”之一。

    生命的脉络-Spider-Man

      彼得 帕克(托比•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只是美国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当一次他被蜘蛛博物馆偷跑出来的变种蜘蛛咬了一口之后,彼得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变得和蜘蛛一样,拥有各种蜘蛛特有的超能力:从手指喷出粘力极强的蜘蛛丝、飞檐走壁等等。彼得兴奋异常,开始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去赚钱。但当他最爱的叔叔被自己放走的罪犯杀死后,彼得发誓要用自己的超能力去打击犯罪。
      彼得好友哈利的父亲诺曼(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因自己公司生产的飞行器没得到军方首脑赏识而苦恼不堪。一次意外诺曼吸入神经毒气而具有了超能力,引发了自身邪恶的本性,骑着自己研发的飞行器去到处破坏、杀人。彼得化身的蜘蛛侠开始出击了!
     
      仔细考察一下美国的这些漫画英雄,蜘蛛侠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其特殊之处在于他是唯一真正来自底层的英雄。
      超人是外星人,自不待言在地球上他是独一无二的贵族!超人是典型的古希腊人,刚毅的脸庞,高大健美的身躯展现“力”之美,让我想起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超人自信,甚至自负!他站在上帝的视角俯视地上缓缓爬行的芸芸众生,他怜悯人,他平日装扮的记者——带着黑框眼镜,愚笨而迟钝——便是他眼中普通人的样子……
      蝙蝠侠相较于超人就人性多了。至少他是普通人,他没有任何超人的本领,他所依靠的一切,就是他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各种武器:蝙蝠车,蝙蝠型飞行器,他身上的盔甲等等。但这些高科技产品却是建立在他作为韦氏企业亿万资产的继承者的身份上的 。也就是说布鲁斯·韦恩是人类的贵族,他之所以展开种种惩罚犯罪的活动的动因未尝不可以看作寻找刺激,这个动机是贵族式的。自幼便住在犹如城堡般的巨型住宅中,贵族式的教育养成他孤僻冷峻的性格,亲眼目睹父母被杀造成的阴影让他本就阴郁的性格更添了压抑……这一切造成了蝙蝠侠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畸形性格。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Batman Begins》如果从《蝙蝠侠》系列中单独出来的无疑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然而就这性格一点来看他的诠释是蹩脚的,蝙蝠侠并不是一个超人式的硬汉,他是个内心受过创伤的男孩!布鲁斯·韦恩之所以需要一个面具,决不仅仅是因为他需要隐藏自己的身份,更重要的在于这面具事实上已经成为他的心理寄托。没有面具的他是忧郁而脆弱的,每当他的心中燃起火焰他便需要这面具来寄托,来给他支持。很显然的,蝙蝠侠开始他的拯救之旅缘起于复仇。他要找到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之后才演化成了惩罚犯罪,再之后便成了习惯,再之后,他已经忘却自己,忘却了来的方向……
      最后来看蜘蛛侠。在被蜘蛛咬到之前的彼得·帕克只是纽约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性格内向,在理科方面颇有才华,但总体上唯唯诺诺。自幼父母双亡,和舅舅、舅妈一起的生活温馨而贫困。这绝对是一个地道的底层市民家庭,彼得·帕克也绝对是一个地道的普通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或者责任。那么这个《蜘蛛侠》的故事就伴随着这个略带自卑的男孩的成长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当彼得·帕克刚刚获得超人的能力的时候,他并未意识到这能力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作各种各样的实验,觉得有趣,觉得好玩,甚至参加摔交比赛,想靠这个赚点小钱。看到抢劫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地闪开,遭人责问觉得并不是自己的责任。然而巧的是这个劫匪在逃跑的路上枪杀了帕克的舅舅,这个事件才是蜘蛛侠诞生的真正转折点。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舅舅死前的这句话从此成了蜘蛛侠的谶语。彼得·帕克再也不会拥有过去一样庸碌而平静的生活,他甚至再也不能拥有平凡却如此美好的爱情。他开始担起他从未想过要担负的重任。颇为讽刺的是彼得·帕克自己的生活开始不堪重负了。由于他的超人的能力,他每天都筋疲力尽;舅舅去世之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越来越艰难,连房租都负担不起;蜘蛛侠也并不因为他的义行受到人们的尊敬,人们大都把他看作怪物,对他的超能力一方面好奇和羡慕,另一方面却又怀疑和担心……蜘蛛侠的处境可谓步履唯艰。
      抛开这些客观的因素,蜘蛛侠自己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虽然突如其来的能力让他迅速地成长,然而本质上他仍旧是一个热爱生活,渴望爱与被爱的孩子。他尽力完成自己平凡生活的每一个部分,虽然总是遭遇挫折;他喜欢用相机拍下一些美好的东西,虽然Boss只要他拍蜘蛛侠;他精心准备,只为了去看自己爱的女孩演出,却总是因为突遇不测没能成行;他总是在女孩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关注她,保护她,却从来不能告诉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埋藏心底的爱……
      这些平凡的品质是蜘蛛侠所独有的。他不似超人的高傲,也没有蝙蝠侠的冷峻,他是温情的,超人却简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的成长,看到他学着背负责任。他没有什么华丽的地方,他告诉我们那件看似很酷的蜘蛛装束“事实上穿着并不舒服,很痒”,“特别是裆部还有点紧”……这是蜘蛛侠可爱的地方。
      突然记起聂鲁达的诗,他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
     
      剧情篇
      第一段:在家乡的时候,读书好,但是身体并不强壮的帕克在参观基因重组的蜘蛛时被一支蜘蛛所咬,从而获得了神奇的与蜘蛛相同的能力。帕克一直很喜欢邻家的姑娘,为了得到姑娘的芳心,他决心用新得到的力量去参加黑赌,打败拳击的对手,果然他赢得了胜利,可是邪恶的老板却不肯付他预先所说的3000奖金,只给一百,于是当后来老板被打劫的时候,他没有伸出手去帮忙,可是谁料到,强匪出门抢车的时候抢是正是帕克的伯父的车,并且枪杀了老人。悲愤的帕克想起了伯父所说的“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于是走了侠客的道路。
      第二段:
      离开家乡的帕克在纽约找到一份兼职的工作做摄影师,而童年里一直喜欢的姑娘也来到纽约,成了和他同住在一起租房子的最好朋友亨瑞的女朋友。而亨瑞的父亲是个坏人,为了个人的私利,制造很多事件。这一段没什么可说的,老套,与之战斗,然后胜利,局终。
      人物篇
      蜘蛛侠:
      演蜘蛛侠帕克的演员我觉得长得很帅,很有魅力的样子,笑起来还有酒窝,而且有时笑的鬼鬼的又不讨人厌,看上去很年轻。所以也有些难已理解他为什么原来在学校里不受人欢迎,可能是中国的国情不同。在我印象中,我们班原来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有时不是特别看得起人。
      女主角
      原谅我看了半天,结果还忘了她的名字,我感觉她胖了一点,身材很丰满,而且她的眼神我觉得很世故,这就影响了她演一个年龄不是特别大的人物,因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应该只读高中。她的家庭生活的不是很幸运,父母爱喝酒,所以她其实是个弱者形象,虽然她也有自己的梦想,想成为一个演员,但有梦想的人很多,所以其实不觉得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来到纽约,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招待员。她的感情也是摇摆不定的。一开始她的男朋友是班上的恶霸,然后毕业分手了,过去的感情比较幼稚也可以理解,可是接下来谈的朋友是蜘蛛侠的好朋友,也就是剧中坏人的儿子,我觉得不应该让她的感情线变的太多,这不利于突出她的个性。到了最后的时候她意识到她喜欢的不是蜘蛛侠,而是帕克的时候,我觉得也处理的不让人相信,虽然我没有经历, 不过我还是觉得人在生死关头,还不断的恐怖的尖叫的时候,会有机会去思考什么,就算是意识到爱。而回过头去和帕克说的时候被帕克拒绝了,这很可惜,使得她这个人物成了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一直被很多男人所爱,而唯一真正爱她的那一个却因为担负着对公众的责任,而不可能时时在她身边只保护她一个,关心她一个。
      她在剧中唯一一个出采的逗我喜欢的地方,是蜘蛛侠在高中的时候被同学欺负,校车不停,他追着车好久,她站出来指责司机。还有就是帕克有段向她深情告白的时候,她的嘴唇蠕动,落泪的样子我觉得演的很好,只是看得见眼角的皱纹,哎,我都觉得我太挑了。要我想来这部影片想反映她是个天使,可真难想象。她穿红色的衣服很漂亮,穿旗袍的那件,比黛米莫尔穿的好看,改变了我心里想的西方人不适合穿旗袍的概念。而且红色的旗袍,可能也为了与蜘蛛侠的衣服形成视角上的对称,:)给人感觉还是比较浪漫的。
      反角 绿妖精
      名字我也没有记住,他演得非常好,我好象感觉演员是演庭院里的女人的那一个,如果是的话,那么我记得有关他的介绍是他是英国人,不是一线演员,但是演技却非常精湛,而且很能吃苦,没有架子。在这部戏里他演一个科学家,其实是美国军火商中的供应方之一,一直在研究让人体成为超人,但是负作用是变得暴躁,他在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对策情况下就冒然用自己做试验,从而获得了力量,但也让他失去了本性。但我觉得他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急躁的人,而改变后的他只能说更可怕。而他因为想否认自身的这种改变,所以,开始人格分裂。
      而能充分表现他的演技的地方就是这种人格分裂的对话,他与镜中的另一个自己对话,表情,动作,神态,眼神在瞬间不断的变化。最后死在自己玩弄花招的手上,可说是恶有恶报,不过临死前和帕克说不要告诉自己的儿子,也算是良心未泯的一面。
      给他设计的绿妖精的外表,我觉得真是超恐怖,我每次都被他突然出现而吓了一跳。
      比蜘蛛侠的衣服设计的有特色多了。
      本·帕克(伯父和伯母)
      说了句最教育人的话:“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其实的我没什么感觉。
      老太太长得很漂亮,我希望我七十岁也能如此,帕克毕业的时候,她穿得蓝色的套装很好看,还有帽子,我都喜欢,:)
      配角 报社老板
      我觉得他演的很好玩的,很抠门,也很会起报社题目。而且他反应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得到别人的照顾理所当然一样,不想到付出,他总是拟定的题目把蜘蛛侠写成一个坏人一样。不过我觉得他比较搞笑,是个喜剧人物,有一场绿妖精来问他蜘蛛侠是谁,结果他吓晕了,第二天还拟了个题目说绿妖精蜘蛛侠来报社捣蛋,报社老板临危不惧,哈哈,搞笑死了。
      配角 失火了宝宝被困的妈妈
      我觉得她演的好极了,我就那个激动感动了,想哭,妈妈真伟大。

    Funny British Carton-Postman Pat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and his black and white cat,
    Early in the morning,
    Just as day is dawning,
    He picks up all the post bags in his van.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and his black and white cat,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And the day is just beginning,
    Pat feels he’s a really happy man.
    Everybody knows, his bright red van,
    All his friends will smile as he waves to greet them,
    Maybe,
    They’ll be knock,
    Ring,
    Letters through your door,
    Hay hay,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Postman Pat and his black and white cat,
    All the birds are singing,
    And the day is just beginning,
    Pat feels he’s a really happy man,
    Pat feels he’s a really happy man,
    Pat feels he’s a really happy man.
    Meet Postamn Pat and his adorable cat Jess in this highly successful British children’s series. Postman Pat was created by Ivor Wood and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stories by John Cunliffe. The show follows the exciting adventurers of a Postman Pat and his friends as he goes on his daily rounds delivering the mail around Greendale.
    Featuring Postman Pat and two early learning stories for children. Includes ‘Postman Pat’s ABC’ and ‘Postman Pat’s 123’.
    Set in the familiar surroundings of Greendale, Postman Pat and his trusty companion Jess, the black and white cat, feature in these two stories.
    Young Tom Pottage has difficulty learning his alphabet and counting from 1 to 10. Try as he might he just cannot remember his letters or numbers but Postman Pat is on hand to help Tom and learning soon becomes fun for them all.
    These two stories have been beautifully animated by Ivor Wood and the stories written by John Cunliffe. Ken Barrie lovingly narrates the stories. The hugely popular Postman Pat song is also featured for everyone to sing along.
    Learning becomes fun with Postman 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