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农险数据引发的思考

  【作者:李晓宝 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

  不同年度各农作物保费费率比较表

  农作物类型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水稻     3.77%   4.91%   5.16%   6.50%   6.24%

   玉米     3.87%   5.07%   5.53%   6.16%   6.95%

   大豆     4.35%   5.45%   5.93%   6.15%   6.92%

   小麦     4.01%   5.77%   6.85%   8.23%   6.97%

   大麦     6.75%   8.38%   8.52%   8.97%   9.96%

  援引某保险公司早期的关于农业保险问卷调查的一组数据,整理成表格(见下表)。

  从表中看出,五种农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大麦,无一不在随着时间顺溜儿逐年提高保险费率水平,而且尤以2001年至2002年费率提高幅度最大,每种农作物的费率涨幅都在25% 以上。2001年至2005年之间的四个档期,保险费率多的涨了八九成,少的也有四五成。这种保险费率逐年涨高的现象与国内其他险种费率先高后低一路下行的态势有着巨大反差,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少见。透过现象看本质,值得思考。

  本文援引的这组农险数据早于2007年,当时中央财政尚未介入农险。今天的农业保险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的思维惯性有延续性。据了解,全国各地都有费率不足的反映,有些地区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在全国范围内,农业保险尚未经历大考,连续几年的平丰年掩盖了农业保险费率不足的危机。但保持清醒的认识是必须的。

  农险费率多年持续上行

  对市场环境的反映

  保险公司处于亏损运行状态。最初的一年出现了巨亏,严重入不敷出,以致第二年要大幅提高费率,但仍不足以弥补亏损,致使保险费率逐年攀升。

  保险公司在保险费率上的博弈能力处于弱势。综观世界各国,农险是依靠政府支持才能生存发展的特殊险种,农险费率由保险公司和政府协商制定,国外有农户协会参与。保险公司的博弈对象主要是政府,政府强势、企业弱势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急功近利、贪大喜功的思想在作怪,这种思想尤其表现在政府身上。政府对农险的支持体现在保费补贴上,保费补贴以补贴比例计量,30%到50%不等。如果资金量恒定,费率水平低,意味着单位补贴额少,可以扩大补贴的单位数量,具体到农业保险上,就是扩大了保险范围和覆盖面。少花钱,多办事,固然是好,但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正确的政绩观反而会使好的事物走向反面。

  原始费率不足的不利后果

  保险企业效益低下,甚至亏损,挫伤经营农险的积极性。保险企业的经营是有成本的,加上业务本身的正常赔付,都是必要的支出。一旦保险企业不能取得合理的商业利润,其服务会大打折扣,惜赔、拖赔、不赔就在所难免,甚至弃农而去。保户怨言重重,良性发展成了空话。

  政府会感到郁闷,民生工程黯然失色。政府花了钱,本想办好事、创政绩,到头来可能是空欢喜一场,陷入尴尬,丧失信心,行政能力受到质疑,给政府施政带来负面影响。

  从技术层面,再保支持的难度异常增大。原始费率不足,与分出公司高度共命运的比例合约安排无人问津,广泛适用于农险业务的赔付率超赔安排弱不禁风,随时都会击倒。其结果是提高起赔点,或大幅抬高超赔保费,对保费积累不足的保险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分出公司可以选择自己扛着,不办理再保,且不说规则不允许,也会带来风险高度集中、偿付能力降低、财务稳定性变差、业务发展受限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几点建议

  量力而为,开好局、起好步,稳步前进好于快跑跌倒。好的政策,用好才会见效益。每个国家都有着不一样的情况,但农业保险的成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国家支持政策明确,二是保费补贴到位,三是地方行政大力推进。我们国家以上三个条件都已具备,有了一个很好的成功基础。好的开局尤为重要,有利于提振士气,增强信心。

  改善博弈环境,政府应多听取保险经营主体的意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抛开不切实际的政绩观。各地保险监管部门以中间人角色做好协调工作,必要时保监会出面,从国家层面做疏通协调,争取高层的支持和介入。

  保险公司应在厘定费率上多下工夫,把厘定保险费率的工作做好做实,增加费率谈判的信心,用事实说化,以理服人。另外,要设定费率底线,不符合底线的方案,不要接受。

  1. No trackbacks ye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