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 历史 ’ Category

宫闱谜案的焦点: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

  清王朝(早年叫后金)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始建于关外,又入主中原,从努尔哈赤的天命元年(公元1616)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三年(公元1912),共经历了296年的岁月。这个王朝离今天的人们最近,却偏偏留给人们的宫闱谜案最多。
  清王朝的宫闱谜案,实际上在它远在关外称“后金”的时候,就已经层出不穷。这其中最大的几桩谜案,都围绕在同一个女人的身边。她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然而要想说明阿巴亥的人生经历,必须要先讲一大堆看似无关其实对她的人生结局至关重要的人物,时间更要从她出生前三十一年开始。那一年出生了她的丈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一个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人物。从各种记载来看,他身边的人不分男女,无论是生还是死,是恩宠还是冷淡,都完全取决于他的利益需要。只要攸关他自己的利益,所有的兄弟儿孙部属,他都能够毫不手软地痛下杀手。话说回来,他对自己也并没有怎么厚待:为了政治利益和开疆拓土的野心,他甚至把自己的情欲也贴了进去——他一生中明确娶纳过的16名妻妾,绝大多数都是他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不是因为美色动心才迎娶的——至于娶回来之后发现确是美女,只能属于意外惊喜。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努尔哈赤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他的母亲是都督阿古之女喜塔腊氏厄墨乞,她一共为丈夫塔克世生下了三子一女,努尔哈赤是长子(次子舒尔哈齐,少年时和大哥一起吃尽了苦头,却在帮哥哥打天下之后父子一齐被杀。三子雅尔哈齐、女儿嫁给噶哈善哈斯虎)。
  努尔哈赤九岁这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又从哈达部娶来了继弦妻子纳喇氏。这位纳喇氏生下了儿子巴雅喇。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克世对前妻留下的儿女渐渐“另眼相看”。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努尔哈赤十五岁时曾和弟弟舒尔哈齐一起,被明朝辽东大将李成梁(朝鲜族)所俘,三年后才返回家乡。面对死里逃生的儿子,塔克世却没有多少怜惜的表现,反倒按照纳喇氏的要求,与努尔哈赤兄弟分了家,而给予他们的财产更是少得可怜。幸好,努尔哈赤的婚姻及时地挽救了他眼看就要陷于贫困的生活。就在这一年,他结婚了,迎娶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也就是《清史稿》里所说的“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佟佳氏的娘家比较富有,对努尔哈赤有相当的帮助。婚后第二年(公元1578)二月二十二日,元妃生下了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孩子:未来的端庄固伦公主东果格格。不久,长子禇英和次子代善也相继问世。
  就在代善出生的同一年,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早已暗潮汹涌的满洲各部族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努尔哈赤的父祖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虽然不敢跟明朝为敌,却迁怒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说父祖被杀是出于他的唆使。岂料不久明边关守将却说要封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这样急转而下的局势很快就使努尔哈赤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那位继母纳喇氏的家族,在这时更是火上浇油。她的弟弟萨木占甚至还居然诱杀了努尔哈赤的亲妹夫噶哈善,使喜塔腊氏的女儿做了寡妇。万历十一年五月,绝路求生的努尔哈赤率部众三十人,持遗甲十一副联合噶哈善、常书、杨书等外援,攻克图伦城,迫使尼堪外兰出逃。从此踏上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路途。
  在战乱之中,佟佳氏恪尽妻母之职,用尽全力保护年幼的子女、照顾从战场负伤归来的努尔哈赤。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刚刚生产过的女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合适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青的佟佳氏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假定她十六岁出嫁,那么死时还不到二十五岁。佟佳氏死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努尔哈赤迎娶了“继妃”,莽塞杜诸祜的女儿富察氏衮代。
  努尔哈赤与富察氏可算是正宗的二婚夫妻。因为衮代本是努尔哈赤守寡的堂嫂。衮代与前夫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改嫁之后又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两子一女: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时,正是他开始频频得胜斩获颇多的时候,他的势力增强了,各部落主动或被动来搞政治联姻的自然也就多了。(胜董鄂部,得庶妃钮祜禄氏及兆佳氏;胜苏克苏护河部,得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因此,努尔哈赤不可避免地妻妾成群(有人说,男人有钱就讨小变坏?错了,你见过几个忠厚老实的男人真能靠自己混得很有钱的?努尔哈赤敢喊打喊杀四处征伐,那就不是老实巴交的男人干得了的事)。富察氏虽然是继弦嫡妻,但是并没能她的前任佟佳氏那样照排行连续生育长女长子次子。她的女儿是第三女;她的儿子是第五子和第十子。
  皇太极之母–孟古姐姐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的第三年,万历十六年九月,清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富察氏早已危机四伏的婚姻里。这个女人就是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她将要生下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极——也就是终结本文女主角阿巴亥生命的人。
  孟古姐姐是叶赫那拉部酋长扬吉砮的小女儿,她出嫁的时候十四岁,努尔哈赤三十岁。她的出身显赫,是努尔哈赤重要的政治联姻之一,而且品貌俱佳,因此很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叶赫部,是女真部族在松花江流域逐渐发展起来的四个大部落之一(另三部为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四部合称“海西四部”,也称“扈伦四部”。海西女真四部中,哈达部与叶赫部之间虽然频频联姻,但是彼此杀戮不断。哈达部首领还曾经参与杀害过扬吉砮的祖父。于是,扬吉砮在迎娶哈达部首领王台之女并将亲妹妹也嫁给王台的同时,也努力地和其它部落维持关系,期待能够合力向哈达部寻仇。而他首先选中了努尔哈赤。为了表示自己联姻的诚意,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扬吉砮决定将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姐姐许配给努尔哈赤。这个决定在一开始很让未来女婿犯嘀咕:“为什么不把已到婚龄的长女立刻出嫁,反倒要我去等待一个才八岁的小女孩成长呢?” 扬吉砮回答说:“我是一片好意。我的大女儿虽然年长,但是相貌平平人品庸俗,小女儿尽管还未长成,却是聪明貌美品德非凡,只有小女儿才能配得上你。”努尔哈赤听后心花怒放,立即同意了这桩婚事,并送了一份丰厚的聘礼给叶赫部。
  当孟古姐姐在娘家慢慢长大的同时,努尔哈赤已经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正月,基本摆平建州女真诸部的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南冈建“宫室”费阿拉城,四月正式称“女真国淑勒贝勒”,格外意气风发。
  努尔哈赤的势力如此之大,使得海西女真诸部都不得不重新估量他。第二年四月,海西女真哈达部贝勒扈尔干便主动将自己的女儿哈达那拉氏阿敏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这时,叶赫部的首领已经是扬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了。眼看哈达部抢了自己的先机,他决定在联姻事宜上格外加码,亲自将十四岁的妹妹送到费阿拉城去。九月,孟古姐姐的婚车来到了费阿拉城外。由于送嫁的是部落首领,努尔哈赤也给予了这位小新娘极高的待遇,亲自率领着诸贝勒大臣出城远迎,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这非比寻常的迎亲仪式,使孟古姐姐从一开始就在努尔哈赤的后宫里后来居上,占据了首要的地位。而父亲当年对女儿的评价也确实实至名归,她以过人的品貌迅速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在事实上掌管了努尔哈赤复杂的家庭,并培养出了一个才智过人的儿子皇太极。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据说他的这个名字就代表着努尔哈赤传位于他的殷殷厚望。皇太极七岁之时,努尔哈赤对他的喜爱已经超过了七个年长的儿子,竟向众人宣布,家中所有的事务,都由皇太极全权决定。——虽然继妃富察氏衮代这时还活着,但是毫无疑问,她已经失宠了,自叶赫部送亲的那一天起,费阿拉城的女主人就已经是孟古姐姐了。
  然而在夫妻之情的背后,联姻的真相只不过是诸部落之间的外交手段而已。随着努尔哈赤的权力及野心越来越来大,统一建州女真之后的他已经成为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乃至蒙古科尔沁的威胁。感觉苗头不对的叶赫部及哈达部在几次挑衅失败之后,干脆联络了其它诸部落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九月集结,对努尔哈赤发起了“九部之战”——包括两个联姻部落在内的扈伦四部;长白山二部:朱舍里与讷殷;蒙古科尔沁部、锡伯部、卦尔察部)。
  可能由于孟古姐姐毕竟是叶赫部的女儿,对九部作战时,跟随在努尔哈赤身边的女人是富察氏衮代。在正式开战的前夕,富察氏曾经毫不避忌地唤醒努尔哈赤:“你究竟是乱了方寸,还是心里害怕呢?如今九国兵将要来攻,你怎么还能睡得着觉?”努尔哈赤答道:“我如果真是害怕的话,怎么可能睡得这么安稳?我早知道叶赫部要侵犯我,因为不知确切日期而时时掂念,现在它来了,我倒真是安心了。我如果有负于叶赫,老天就不会帮我,我才害怕;如今是我顺天命安疆土,叶赫部纠集九国来侵犯我,天不会佑它,我有什么好怕的。” 留在史书上的这一个晚上,恐怕是富察氏衮代与努尔哈赤和美夫妻关系最后的回光反照了。九部大战结束之后,富察氏的身影又淹没在努尔哈赤的妻妾群中,又恢复了不冷不热的生存状态。
  九部大战的挑起者,正是孟古姐姐的哥哥布斋与纳林布禄,布斋死于战乱,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弟弟布占泰也被俘虏——他的这一场被虏,也使得本文的女主角阿巴亥在八年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布占泰被俘后,在费阿拉城过起了软禁生涯。三年后,他的哥哥满泰去世,叔父兴尼牙想要接任部落首领贝勒之位。努尔哈赤闻讯,立刻将布占泰送回乌拉部,并支持他与兴尼牙搞了一场内斗,使他成为新一任贝勒。随后,乌拉部与建州女真之间为了巩固利益,开始了频繁的联姻。努尔哈赤的女儿穆库什、侄女额实泰与娥恩哲(舒尔哈齐之女)都嫁给了布占泰;布占泰则把哥哥满泰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布占泰还将妹妹嫁给了岳父舒尔哈齐(岳父?妹夫?)。
  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乌拉部年仅十二岁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被送进了费阿拉城,成为四十二岁的努尔哈赤第十位妻子。努尔哈赤对这个姿容不俗又机灵聪明有些小性子的小妻子非常喜爱。当阿巴亥的地位扶摇而上之时,孟古姐姐的人生也在丈夫与娘家的尔虞我诈中逐渐走向了尽头。
  叶赫老女–东哥
  九部大战以努尔哈赤以少胜多的大胜结束,女真诸部之间的纠纷与战乱也逐渐愈演愈烈、纠缠不清。而孟古姐姐的娘家叶赫部更与努尔哈赤结下了深仇。在叶赫部与努尔哈赤所结的仇恨里,有一个特殊的女人:叶赫老女–东哥。
  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海西女真四部在“九部之战”大败四年后,遣使向努尔哈赤通好,叶赫部还表示愿将死于“九部之战”的布斋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东哥又名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努尔哈赤当然心花怒放,立即下聘定亲。
  东哥假如顺利地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就是要与姑姑孟古姐姐共侍一夫了。然而她坚决反对,向哥哥布扬古贝勒说:“努尔哈赤是杀父仇人,谁能够杀了他,我就嫁给谁。”于是,叶赫部毁掉了东哥与努尔哈赤的婚约,并以“杀努尔哈赤”的条件向诸部落公开为东哥征婚。事实上,这在东哥的婚姻史上,已经是第三度毁婚了。她九岁时许嫁哈达部歹商贝勒,然而这只是一条美人计:在迎亲的路上,歹商被“岳父”叶赫部伏兵所杀。随后,叶赫部又将东哥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以诱使他参与“九部之战”,布占泰随后便在这场战争中做了努尔哈赤的俘虏。当布占泰四年后被释放打算迎娶的时候,东哥却早又被许配给了努尔哈赤。
  听说东哥征婚,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遂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向努尔哈赤宣战。九月,孟格布禄兵败,向努尔哈赤投降。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把他给杀了,又将富察氏所生的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武尔古代,万历二十九年以后,哈达部彻底被努尔哈赤吞并。
  孟格布禄的结局并没有使得垂涎东哥美色的男人们停止前赴后继的脚步。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订婚,背弃了原来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九月,怒火中烧的建州女真出兵扈尔奇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辉发部给消灭了。
  接着,东哥又再次与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订下了婚约。布占泰听说有机会抱得美人归,立即把自己与努尔哈赤六度联姻、七度盟誓的事情全丢到了脑后。当年,他就派重兵埋伏自己的岳父之一舒尔哈齐以及舅子禇英与代善,被击败后又以鸣镝射了舒尔哈齐嫁给他的女儿娥恩哲。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年九月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第二年正月,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然而眼光极高的东哥根本就没把败军之将布占泰看在眼里,她拒绝履行婚约。又气又羞的布占泰不久郁郁而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东哥已经三十三岁,东蒙古暖兔部首领之子吉赛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扬古求娶。然而东哥没看中吉赛,即使他以征讨叶赫相要胁,她也坚决拒绝出嫁。
  正当吉赛与努尔哈赤为争夺东哥而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东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之子莽古尔岱也来向东哥求婚。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尽的布扬古大约是想要把吉赛和努尔哈赤的两支队伍引开,让他们找莽古尔岱的麻烦而自己坐收渔利,终于不顾明朝边防将领的警告,下定决心在当年九月将东哥嫁到蒙古去了。东哥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
  然而布扬古没想到的是,东哥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努尔哈赤的怒火仍然要向叶赫部发作。努尔哈赤是在东哥去世的那一年正式称帝建立后金的。三年后,即后金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廷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原文为:“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第二年八月,努尔哈赤用同样的理由灭掉了叶赫部。
  叶赫那拉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
  东哥应该是个性极强的女人,她强烈地拒绝了做“礼物”的命运。就在她将婚姻一变再变的同时,她的又一个姑姑(孟古姐姐的妹妹)在明万历三十八年,姐姐去世七年后甘心接受了和亲的命运,代替她嫁给了努尔哈赤。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改变东哥必置努尔哈赤于死地的主意。
  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努尔哈赤真是太不应该了。东哥给他带来的好处,仅亚于他的生身母亲。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
  (打东哥这儿,我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实在值得研究。)
  孟古姐姐去世和叶赫部的灭亡
  当然,东哥所惹出的这一系列变故,她的姑妈、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姐姐并没有全部看到。因为早在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的秋天,东哥第一次与努尔哈赤悔婚并促使哈达部灭亡之后,年仅二十九岁的皇后孟古姐姐就离开了人世。
  孟古姐姐的病情为何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至于毫无求生的意志?原因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她临死前发生的一件事,不但使得努尔哈赤对叶赫那拉部的仇恨层层加码,就连叶赫那拉部的外孙皇太极,都对母亲的部落割断了最后一丝亲情。孟古姐姐自出嫁以来,整整十五年都没有回过娘家,当她自知不起的时候,向努尔哈赤提出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和自己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当然立即应允。特使随后便从费阿拉城出发了。
  然而孟古姐姐的这最后一个愿望落了空。她的哥哥纳林布禄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努尔哈赤对抗到底,既怕母亲被妹夫扣为人质,又想要借妹夫对妹妹的情谊敲敲竹杠,因此,他拦住了想要去见女儿的母亲,仅仅派了一个仆人随特使返程,准备进一步地和努尔哈赤就此事谈谈交换条件。
  然而纳林布禄失算了。他没有料到年青的妹妹竟然是如此的病入膏肓:自特使出发之后不久,孟古姐姐就已不进饮食,仅靠大量药材和见母亲的心愿勉强维持生命,当她苦苦盼来的不是生母而仅仅是一个家仆的时候,连“回光反照”的机会都没有就含恨咽了气。虽然孟古姐姐是自己年命不永,然而看着她死去,自己却连她的最后一个愿望都不能实现,这使得一向自视甚高的努尔哈赤又恨又气又伤心。据记载,孟古姐姐死后,努尔哈赤长达数月之久不沾酒肉。皇太极更因此对所有的外家亲戚恨之入骨,当十六年后努尔哈赤领兵灭叶赫的时候,他成了逼降叶赫那拉氏贵族的主力,为了逼迫亲舅父金台石投降,他差点没把表弟给杀了,倒是努尔哈赤觉得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而制止了他。
  叶赫那拉部被努尔哈赤灭后,不再成为一个独立的部落,而是归入了八旗下的正白旗。这支部落的灭亡,使明朝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边陲支持力量。
  孟古姐姐死后,努尔哈赤一面继续跟丈母娘家大打出手,一面用超越常规的礼仪隆重办理妻子的身后事。他将孟古姐姐的棺木暂停在院中,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在赫图阿拉的尼雅满山冈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坟墓,才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将她正式入葬。
  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八月,努尔哈赤筑辽阳新城并迁都于此,因为不愿让孟古姐姐离自己太远,他又在辽阳的杨鲁山为她修建了新的陵园,于天命九年将她和自己的祖父、父亲一起隆重迁葬。天聪三年(公元1629,明崇祯二年),继承父位的皇太极为努尔哈赤修建了福陵,并将生母的灵柩合葬在陵中。崇德元年(公元1636),皇太极正式登基为后金皇帝,他为母亲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天府圣武皇后”。只是,再多的身后荣耀、夫儿追思,也换不回孟古姐姐身不由己的悲苦人生。
  大妃阿巴亥
  作为大妃的孟古姐姐青年早逝,后金国的宫院内不可无主,谁能继承她的大妃之位?这个空缺很快就被补上了。几乎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补缺的居然是一个刚刚脱去童稚之气的女子,她就是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位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孟古姐姐死时,她仅有十四岁,甚至还没有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
  阿巴亥是什么时候正式称大妃的,似乎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她一定非常得宠,即使不是在前任死后立即“转正”,后宫中的其它女人也没有谁能够抢得了她的风头。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阿济格出生于1605年,那已经是孟古姐姐去世两年,阿巴亥已经当上大妃后的事了。作为敌对部族的“换亲礼物”(换到乌拉那拉部的女人甚至还被杀了),这个十四岁的女子不但保住了性命,游走于复杂的后宫、面对着一个比自己大三十一岁、阅历甚广且狠辣多疑的男人、一群家世复杂的争宠对手,又没有儿子撑腰,能够达到这样的成效,这就已经足够证明她拥有绝顶的手段和聪明才智了。
  总而言之,阿巴亥终于后来居上,当上了努尔哈赤的大妃。这个位份既给她带来了显赫,也给她带来了诡谲多变的下半生。
  册立阿巴亥为大妃之时的努尔哈赤,正处在即将登上自己人生巅峰的前夕。这时的费阿拉城里城外,都堪称风云变幻之中。1608年,努尔哈赤携胞弟舒尔哈齐去往北京,向明王朝进贡,当时兄弟之间还维持着表面的手足之情,岂料第二年的二月,事情就完全变了。有一天,他借新营落成饮宴,又装出一副亲密无间的模样,将舒尔哈齐召入新营的寝室,然后就地翻脸,舒尔哈齐就这样被哥哥幽禁了起来:这间寝室的门被铁汁灌注,仅留两孔:一通饮食一出便溺。除了待遇极其恶劣,他的儿子阿布什和两名亲信武将也惨死,所有的财产与“阿哈”也都归努尔哈赤所有。两年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八月十九日,舒尔哈齐暴毙。随后遭殃的是努尔哈赤的长子禇英。
  在努尔哈赤的亲信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四大贝勒五大臣。四大贝勒是:次子代善、侄儿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五大臣是: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这九个人都不愿意让禇英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禇英做人确实有问题。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禇英很快就失去了父宠,最终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三月二十六日,被父亲幽禁了起来。和叔父一样,禇英再没有活着走出那扇门。两年后,当努尔哈赤打算正式称后金大汗之际,他处死了三十六岁的长子,为自己心仪的继承者扫清了又一个障碍物。
  努尔哈赤这时候所选择的继承人,是次子代善、禇英的同胞弟弟。
  有了哥哥的前车之鉴,代善在处理与重臣皇亲的关系时格外小心谨慎,为人宽厚,众人都非常拥护他。看起来,代善似乎是无懈可击的。然而有心人若要挑刺,即使你没刺,他也要给你硬栽上一根。公事上找不出岔,私事上就来找岔。于是意外发生了。而这桩“意外”更将大妃阿巴亥也扯了进去。
  后金天命五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三月二十五日这天,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即小妾)德因泽向努尔哈赤告状:大福晋行为不检点,几次亲制佳肴送给代善和皇太极食用,代善受而食之,还频频夸奖;皇太极则受而不食,不但不受拉拢而且非常正派。大福晋跟代善拉上了关系,时常派人去跟代善联络,而且还几次深夜出宫,行踪诡秘。
  努尔哈赤立即严命调查。结果回报更火上浇油,说是大福晋与代善之间早有暧昧,每当有聚会时,大福晋都会刻意打扮,与代善眉来眼去,找各种借口来回走动,众人早就看不顺眼了。努尔哈赤调查“属实”,顿时勃然大怒,然而假如拿这样见不得人的理由公开处罚儿子和妻子,那真是“骂了亲家丑了自家”,大汗的脸面何存!于是他另找了一个借口,说大福晋“窃藏金帛”,而且查有实据——从阿济格的住处抄了出来。她德行太差,本该处死,但是幼年的子女需要生母照料,因此勒令离婚。小老婆德因泽告发有功,给予与大汗同桌吃饭的奖赏。
  这桩蹊跷的“绯闻”,不但搞倒了大福晋,更重要的是把代善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毁得不成模样,代善从此失去了父亲的欢心,手中所掌握的兵力也被削去一旗,再也没有问津汗位的机会了。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整个事件,都是故大妃之子皇太极的精心策划:不但将风头正劲的对手打倒,更能让自己在父亲心目中加深好印象。至于选中大福晋更是一石三鸟,这将使她所生的儿子再也进不了父亲选择继承人的考虑范畴之内,减少了潜在对手。
  不过,史书上对这位“大福晋”语焉不详,很多人认为她并非阿巴亥,而是那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继妃”富察氏衮代。一个重要的间接证据,就是她不但“获罪死”,而且正好死于天命五年三月。
  (我的观点还是倾向于此“大福晋”为阿巴亥的。不过当然所能给出的也是间接证据:
  第一,努尔哈赤贬子贬妻,原因不仅仅是恼怒妻子向儿子献食讨好(这无疑使老头感到儿子的权力对自己形成威胁),更因为疑心儿子与妻子之间有暧昧关系。我们都知道,富察氏原本是努尔哈赤的堂嫂,年纪再轻恐怕也轻不过弟媳妇即代善的母亲佟佳氏。且不说代善是否有这样特殊的品味,就凭这样年貌悬殊的偷情案又怎能使老奸巨滑的努尔哈赤立马相信?总之未免太说不过去。换成是阿巴亥这位时年三十、比代善还小七岁的大福晋,才有点儿道理。
  第二,皇太极继位后,为了拉拢手握重兵的富察氏之子莽古尔泰,特地将富察氏迁葬至福陵,“附葬”在父亲身边。假若富察氏之死是皇太极阴谋所致,又因此导致莽古尔泰继承权受损,这区区附葬又怎么能收买得了呢!
  第三,皇太极曾经说,富察氏之死,是因为她得罪了努尔哈赤,其子莽古尔泰为撇清便将母亲杀死。这虽是皇太极一家之言,口说无凭,但也要立此存照为好。)
  富察氏死在天命五年三月这个敏感的时期,也许还有另一个可能:本已长年失宠的她恰好在此时触怒了气头上的努尔哈赤,于是成了被殃及的池鱼。总之,富察氏衮代的人生就此告终。然而属于她的悲剧还没有结束。天聪九年(公元1635,明崇祯八年)十二月,她的女儿哈达公主莽古济之仆冷僧机出首告发,说富察氏与努尔哈赤的儿子莽古尔泰生前曾与弟弟德格类、妹妹哈达公主图谋不轨、私造金印。皇太极立即雷厉风行地予地严办,结果——哈达公主被处死,哈达公主的女儿则被表哥丈夫(皇太极之子豪格)所杀,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家族一律削除宗籍,沦为平民,从此淡出清王朝的历史舞台。早已死了十五年的富察氏则被不幸株连,骨殖被迁出福陵,不知所踪。
  富察氏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消灭了。正当所有的人都认为阿巴亥再无出头之日的时候,努尔哈赤却在一年后做出了特殊的决定,再一次对她恢复了宠爱,她又重登了大妃宝座。
  重登大妃位的阿巴亥比从前更重视自己的权力,对努尔哈赤百般揣摩逢迎,与此同时,她的三个儿子也给她增添了不少光彩。努尔哈赤不仅被小妻子的千娇百媚所打动,更因为她三个聪明能干的儿子而进一步爱屋及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甚至常将发生在朝堂之上的政军大事说给这个心思灵巧的女人听。渐渐地,阿巴亥在后金宫廷中,拥有了非比寻常的地位。然而,努尔哈赤的“天命”就快走到头了。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明天启六年)正月,六十七岁的努尔哈赤雄心未已,亲自率领十三万人马,向明王朝发起进攻。无能的明王朝这时几乎将所有的军权都交代给了一帮阉党,靠拍魏忠贤马屁起家的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就是个中翘楚、不抵抗政策的先驱。他一听说后金来攻,就立即下令放弃山海关外所有的大明王朝疆土,从而使得努尔哈赤的大军一帆风顺地在辽东辽西长驱直入。
  正当努尔哈赤志得意满的时候,在山海关外辽西宁远城,他遇到了自己的克星:文官出身的宁前道袁崇焕。这个来自广东东莞、身材精干的书生,不但是所有关外城寨中唯一一个敢于违抗指挥官错误指令的人,更在在保卫宁远的战役中,带领四万余名将士,表现出了比大多数明帝国武将还顽强的斗志。于是,努尔哈赤不但未能攻下小小宁远城,更在战役中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早期加农炮)所伤,输得一败涂地。宁远之战后,袁崇焕迅速得以提升,而努尔哈赤则不得不返回沈阳养伤。
  七月中旬,努尔哈赤伤势越来越重,伤口大面积感染溃烂。二十三日这一天,他不得不向病魔低头,前往清河汤泉(威宁堡狗儿岭汤泉)疗养。然而即使是杀菌消毒的温泉,这时也已经无济于事了。八月初七,自知命不长久的努尔哈赤决定返回后金国都沈阳。同时,他派快马向皇宫中的大妃阿巴亥报信,让她立即前来迎接自己。阿巴亥所乘的船,在浑河上的叆鸡堡河段与努尔哈赤所乘的船相遇,准备随后一起赶往沈阳。然而,努尔哈赤再也没有回到沈阳,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儿子和部属们。
  八月十一日未时(下午13-15时),六十七岁的努尔哈赤死在了浑河的船上,地址正在叆鸡堡,距离沈阳四十里。阿巴亥只能陪着丈夫的尸体返回皇宫。阿巴亥成了陪伴努尔哈赤最后一刻的唯一一人。
  阿巴亥之死
  努尔哈赤死了,而且这个倔强的老头儿在代善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正式确定过自己的继承人。于是,后金王位的归属,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当时的后金朝廷,皇族中最出挑的有四大贝勒(代善、阿敏、皇太极、莽古尔泰)和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这其中,阿敏和济尔哈朗只是皇族而非努尔哈赤之子,没有继承权;代善曾闹出那样一桩事件,莽古尔泰之母富察氏又是获罪而死,他们的继承权也没有底气;剩下的就是皇太极和另三位(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皇子了。
  按照努尔哈赤生前曾经制定的“大汗共推”之说,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
  然而,这位新汗此时所担忧的,是另三位拥有贝勒之位的兄弟竟出自同一位母亲阿巴亥,而这位母亲还是努尔哈赤临终前唯一的陪伴者、他的大妃。——许多人甚至怀疑,努尔哈赤之所以一直没有确定第三位继承人,就是在皇太极和阿巴亥的儿子中摇摆不定,有心等待阿巴亥的儿子们多立战功,将机会给他们其中之一。
  假如这位大妃对皇太极继位不满,说出什么不利于新汗的“遗言”、或者以她的大妃名份再加上三个儿子手里的军队来图谋汗位呢?于是,一个阴谋出台了。
  八月十二日寅(凌晨3-5时)时,代善宣布了皇太极继位的消息。刚死了丈夫的阿巴亥并没对这个消息做出任何反应,因为这毕竟是诸皇族共推之举。但是卯时(清晨5-7时)又一个消息被宣布:先帝早有遗命交代诸王——大妃殉葬。这个消息却使阿巴亥如五雷轰顶了。
  除了努尔哈赤疗养的短短十几天之外,她一直跟随的丈夫身边,丈夫临终时也只有自己陪伴,他怎么可能、又是什么时候见过这些王公,留下这样一条遗嘱的?然而阿巴亥的哭叫和辩解没有任何作用,所有的成年王爷和大臣都赶到了她所住的宫室,各种各样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她,恶狠狠的话也从这些道貌岸然的男人嘴里吐出来:“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总之,要将她尽快送进阴曹地府里去。)
  当明白自己不可能逃脱死亡之后,阿巴亥恢复了神智,这时候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以自己的死确保三个儿子的平安。于是她更换了大妃的礼服,佩戴上了自己所有的珠宝首饰,哭着向诸王请求:“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这时也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当众一齐盟誓:“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于是,三十七岁的阿巴亥终于迫不得己地踏上了从殉之路。她死的时间是当天早晨的辰时(上午7-9时),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距返回沈阳刚一个晚上,距殉葬令公布还不到一个时辰。唯恐夜长梦多的皇太极真是急不可待啊!由于阿巴亥的身份毕竟与小妾不同,因此她死后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巳时(上午9-11时),棺木便迅速成殓(我KAO!这才多大会工夫,到底死透没有!)。
  满族的殉葬制度,早在关外部落时期就已经盛行,孟古姐姐死时,努尔哈赤就曾将她生前的婢仆四人送去殉葬。早年为丈夫殉葬的也确实有无子的嫡妻,然而后金时期已经完全改变—丈夫死后,嫡妻即使无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选择一名无子之妾从殉。从殉之妾一般都要艳妆,然后由嫡妻率家人儿女向她行礼之后“上路”。最好的待遇是服毒自杀,或由家人以弓箭射杀或以弓弦绞杀,若是此妾不愿从殉的话,则会被家人活活掐死。
  因此,阿巴亥做为生育了三子的嫡妻,怎么会被选中殉葬?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谜。努尔哈赤会让阿巴亥殉葬吗?皇太极亲自编定的《清太祖实录》中说,阿巴亥“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因此努尔哈赤“留之恐后为患”,预先嘱咐诸王“俟吾终,必令殉之。”真是这样吗?
  ☆阿巴亥有机变那是肯定的—见多识广的老皇帝不会喜欢一个木头女人。
  ☆她嫉妒吗?—在阿巴亥当上大妃之后,努尔哈赤尽管年纪已老又频频征战,后宫仍然有其它姬妾为他生育了三子二女,因此仅从努尔哈赤诸妃的生育状况来看,这说法就完全站不住脚。
  ☆她常令老皇帝不悦吗?—那就更说不过去。阿巴亥娘家的势力甚至及不上后来的庶妃博尔济吉特氏,大权独揽的后金汗努尔哈赤完全不必勉强将大妃之位给一个经常惹自己生气的女人。因此她能够当上大妃、被谗陷后仍旧复位,原因只可能是努尔哈赤在晚年真正地宠爱着她,直到临终之时都一定要见到她而不是自己的儿孙部属。
  综上所述,即使退一万步说,殉葬之命出自努尔哈赤的本意,理由也应该是“因宠而殉”,《实录》中偏要说是努尔哈赤忌惮她而殉之,明摆着就是要最后堵死多尔衮兄弟夺位的机会—这谎太想要编圆了,就说不过去了。
  除了阿巴亥,同时被殉的还有两名努尔哈赤的小妾,她们是阿济根和德因泽,她们倒确实是没有儿女,符合从殉的规矩——但是,努尔哈赤的庶妃中,无子女的又何止她们两人!这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间接隐晦地告诉后人,当年的后宫事端、阿巴亥的从殉,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如今事过境迁,她们也被顺理成章地灭口了——德因泽正是当年向努尔哈赤“告发”大妃之人,而阿济根则一向与她过从甚密,也有可能是告发“偷窃”的人。
  阿巴亥死了,再也没有把努尔哈赤临终遗言说出来的机会,她的三个儿子也失去了依靠母亲与皇太极争夺汗位、或在以后对皇太极的汗位构成威胁的可能。松了一口气的皇太极倒也履行了诺言,对多尔衮兄弟予以了相当的重用——当然,阿巴亥殉葬名声非常响亮、她死前又督促皇太极当众立誓,这才是多尔衮兄弟的真正保障所在。
  阿巴亥是用什么方式死的,从已经被再三修改的史料中只看得到“自杀”二字。影视剧里一般都安排她自缢。不过,那时的满族仍以骑射为风,自缢这样相对“斯文”的死法并不多见。而皇太极既然以“传统”、“遗命”为由逼殉继母,应该会做戏做足全套,阿巴亥很可能是被弓弦绞杀或服毒而死的。
  顺治初年,阿巴亥的次子多尔衮摄政。顺治七年,阿巴亥得到了“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牌位入太庙。然而就在这年年底,多尔衮便暴病身亡。于是,阿巴亥这位早已不知世事的“孝烈皇后”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了太庙。只是由于她的尸骨与努尔哈赤同棺,火葬之后已经难分彼此,这才逃脱了暴骨扬灰的死后厄运。

预言

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二六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

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三一一三年起到公元二〇一二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五一二五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五一二五年之久。

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十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二十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二十年。

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

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

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一九九二年到二〇一二年这二十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

1、玛雅古文明密码

斐声国际的作家、工程师兼业余科学家“摩利斯.科特罗(Maurice Cotterell)”精于玛雅古文明研究,他从许多古庙与碑石中发现了一组一再重覆出现的密码:1,366,560。若将这个密码的单位视为,则换算为年的话,为3,740年。玛雅族诞生于公元前3113年,到750年突然消失,其中间生存的年代接近3740这个年数。根据玛雅文献的记载,地球每隔3,740年就会被毁灭一次,而地球生命在过去已曾被毁灭四次;换言之,现代人类应已是地玩第五代子孙了。

摩利斯将玛雅文化中的圣数1,366,560与太阳磁场变化周期,这二个表面上毫不相干的事连接在一起。科学的计算显示太阳磁极每隔3,740年就会对调一次,而3,740年就会对调一次,而3,740年刚好是1,366,560天换算的年数。

由于地球的磁场受到太阳磁场很大的牵制,当太阳磁极逆转时,摩利斯推论地球磁极也跟着对调,令地球磁南北两球互换。生物无法适应突然发生的重大气候变化,而集体死亡。长毛象咸信是热带地区的生物,但由于磁极的对调,使它们生存的地方变成天寒地冻的不毛之地,于是发生长毛像在西伯利亚、阿拉斯 加集体死亡的事情。而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这二个地方原本属于热带气候的。

如果地球磁极逆转而造成生物大量灭绝,那就不难解释为何每隔一段时间,使地球文明周期性的毁灭。

古玛雅人早就已经将那个日子准确地算出来。在不少预言中,年代记载最完整的,算是《克奥第特兰年代记》。说我们得知第五太阳纪于公元前3113年。在经历玛雅大周期的5125年后,第五大阳纪迎向最终。与现在西历相对照的话,便可知太阳纪将于某纪的某日结束。 这个终结日,就在公元20121222日的前后。

 

2、天王星异常接近地球引关注

天王星正异常的接近地球,恐将给地球带来海啸地震等异常现象。

太阳系的第7枚行星天王星拥有四极磁场,功能有如一个巨大的宇宙真空吸尘机,把地球的地壳板块吸离地层。

这种磁场拉力在地球的赤道地带较强,因为热带地区较南、北极更接近天王星。这种磁场力量强度足以在赤道上吸起带电的尘粒子”,可能干扰到地球的地壳,引发海底地震及夺命的海啸。

最近发生地震的密度增加,天王星的轨道令该遥远行星反常的接近地球,由原本距地球31.4亿公里,拉近至目前只有25.9亿公里,并将一直保持此距离至2012年。报导警告,未来10年将会发生更多由天王星引发的地震,直至天王星慢慢退回原有的太阳系位置。

这与德国一名占星家的预言不谋而合,他说:天王星入了双鱼宫,正是灾难之兆。

2012 年曾被多次引用,其中北美的玛雅人历法讲我们人类正在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多年的星系更新,时间是从公元前3113年起到公元2012年止。其中每二十年又是一个小周期,从1992年到2012年这二十年是本次太阳纪的最后一个周期,又被叫做地球更新期,其间一切都将面临净化和更新,然后人类就将进入新纪元。不谋而合的是,中国唐代的《推背图》第五十二象里的乾坤再造在角亢角亢是借传统上的东方青龙七宿寓指龙年),2012年也恰恰是龙年。

 

3.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于2012年发生颠倒

天体和物理学家与电脑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上次发生同等现象的时间是在恐龙消失时。在现代人类历史中,还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时的场景记载。

北极与南极磁场发生颠倒的过程即为磁极颠倒。这一现象导致的最坏结果,将让地球磁场的磁力为零高斯(高斯为磁感应单位),如果此时再遇上周期为11年的太阳两极磁场颠倒,地球上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大为降低;地球的外壳会发生更多的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现象;地球磁气圈将被减弱,来自太阳的宇宙辐射就会增大,最终可能对人类造成辐射灾难;一些小行星将朝地球方向飞来;地球的重力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结果最后认为,如果所有的零磁力推测都同时发生,那么,只有居住在地球外壳深部地带的有机体能够不受影响。届时,人类躲避灾难的方法就是躲到地壳以下,或者搬去其它星球上居住。也许火星会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4.厄尔尼诺

2011年是很特殊的一年,共发生4次日食。其中14日、61日和1125日的日食发生在极区,71日的日食发生在高纬地区,有利于诱发厄尔尼诺。2012年发生2次日食,520日发生在高纬地区,1113日发生在中纬地区。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计算出201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0.52012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3

可以对比的是,1997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但在那一年,却发生了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自然界的巧合,使厄尔尼诺事件与磁力危机,在2012年共同威胁地球上的生命

 

藏僧遥视2012 外力拯救,地球不灭

遥视功能在西藏寺院里不是甚么新鲜事,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主导西藏文化的精神活动之一,据几个西藏寺院遥视功能的藏僧看到,目前世界正在自我毁灭的过程中,但他们同时也看到,世界不会被毁坏。

西藏僧人说,从现在到2012年间,世界超级大国将继续参与地方战争,恐怖主义和隐蔽的战争将是主要问题。2010年左右,世界政治将发生某种变化,世界大国将威胁互相毁坏。2010年到2012年间全世界将变得极端化,并为末日做准备,繁多的政治回旋与交涉将不会有一点进展。2012, 世界将开始进入一次全面破坏性的核战争,那时一件卓越的事件将会发生。超自然的神力量将干预,世界将不会自我毁灭于此时。

僧人们还提到了,2012年以后,人类文明将会明白,科学和技术最前沿是在精神灵性区域,而并非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此后,技术将转到另外一个方向。人们将学会精神的精华、身体与灵魂的关系、轮回、我们相互之间事实上存在联系并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据遥视僧人们说,我们的地球是被保佑的,并一直被从各种各样不断的危险中拯救出来,我们只是不知道而已。我们将意识到外力是如何拯救我们的。

中国历朝历代存在的时间

   五帝:约900年
     夏:约470年
     商:  554年
     周:  790年
     秦:   15年
     汉:  426年
     魏:   45年
   蜀汉:   42年
     吴:   58年
     晋:  155年
     宋:    59年
     齐:    23年
     梁:    55年
     陈:    32年
   北魏:   148年
   东魏:    16年
   北齐:    27年
   西魏:    21年
   北周:    24年
     隋:    37年
     唐:   289年
   后梁:    16年
   后唐:   13年
   后晋:   11年
   后汉:    3年
   后周:    9年
     宋:  319年
     辽:  218年
     金:  119年
     元:  162年
     明:  276年
     清:  295年
   民国:   37年
(因计算方法不同,可能有误)

唐世贤眼中的中国文豪TOP10

10 鲁迅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唯一的巨人。他靠着一枝正直的笔,呼唤着四万万中国同胞去奋斗。他的出现影响了一个国度,一个时代。把他排进十大文豪是毫无争议的。


9
、司马迁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文笔、丰富的想像和渊博的知识登上了中国史学之巅峰,让后人只可仰观,而不可觊觎。我将之排在第九,应该没有人诽谤。

 
8
、曹雪芹
    曹雪芹是明清小说上不二的人,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绝顶人物。是他将中国小说带到了最高峰,是他造就了中国不朽的《红楼梦》,成就了一派红学。像如此经典的小说,中国是绝对早不到第二部的,世界上也不会有。

  
7
、陶渊明   

      两晋无文章,惟有《归去来兮》。  
    陶渊明虽为两晋之人,却非两晋之风。  
    他风流不及大小谢,流转不及曹子建。但其文字间,不然人间烟火,似非世间之物。大有“清水出芙蓉”之势,扫尽魏晋南北朝浮靡之风,开启大唐之孟王。可谓之魏晋文之第一人。  
    因此我将他排在了第七位,应不为之过。 


6
 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退之,“韩潮苏海”的韩退之,他的笔没有李白的大气蓬勃,也没有杜甫的浑厚有力。比起此二人,他在唐朝的文学地位自然是不足的。但他开启了中华散文的一派,影响了以后历代的散文名家。其文风虽然平易,但所含哲理却深厚。我将其派在第六。

  
5
、庄子  
    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启人,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文坛上的大鹏。他影响了李白等无数后人思想,也成就了诸子百家文学的最高峰。他,庄周小梦,蝴蝶迷花。我将他放在了第五位,我想大家是不会有意见的。

 
4
、屈原  
    他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写着那个时代的怀才不遇,写个那个时代的他。但他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发图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为中华而奋起。他成就了楚文化,成了中国文坛的第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我将他排在了第四,我想是不过之的。

 
3
、杜甫  
    我把他排在第三也许是有些个人偏好,因为在他和李白之间根本没有谁强谁弱。可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是李白,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也是李白。所以我只能把子美放在第三位。这位诗坛上的圣人,以其浑厚的文笔,写着一个封建王朝的衰落,写着一位儒士的报国忠君之心。也正是他的这种思想,使他的文章适应了整个封建一统,被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竭力推崇这。但他也有一一面。他诗里,上黎民的疾苦,是百姓的无奈。他,蹬上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坛中,绝无第二人敢一较高下。 


2
、李白  
    这是个妇孺接知的名字,中国人有不知道苏轼和杜甫的,但绝对没有不知道李白的。他以大开大和的文风,飘逸脱俗的语言,美幻绝伦的想像造就了中国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他的诗是盛唐时代的百科全书,将整个社会全面溶在其中。山川的秀丽,风俗的快歌,一切都在李诗里彰显的那么高超。他让人仰观,让人叹服,让人望而止步。他或做小桥流水,细腻处自显大家风情。一段青梅竹马,一首《长干行》,写尽爱的真谛,写尽少妇的无奈。更有《蜀道难》《将进酒》等绝世歌行,文坛独步,谁不称服。子美尚曰:“诗无敌”。况他人乎?  

1、欧阳修

    其实,开始我把欧阳修忘了。我觉得欧阳修可以换掉韩愈。但个人认为,东坡第一当之无愧。放眼中华,散文真正能达到了反朴归真的,恐怕也只有庄子苏轼陶渊明三人,而苏轼对文章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论诗歌,他诚然不如李白杜甫,可是除此二人外,恐怕也只有少数几人能与之并驾齐驱,如白居易陆游。  
    东坡的词人们常把他与辛弃疾一较上下,但我也看过二人词大部分。稼轩之词,多悲亢之调,与东坡相较明显有些单调。东坡从“大江东去”到“十年生死”词风豪放处有如名山大川,又有如江河直泻;而曲风斗转,婉转情之身,大有太白之势。  
    书法上的成就,东坡不及右丞,颜柳张绪,可是放眼大宋,虽有寥寥几人能与之争衡,可是却未有及者。  
    东坡的画没怎么留下,但在宋朝也是很有影响的。  
    东坡文学成就如此,他人怎敢与之争锋。虽然个人最爱李太白,但亦不能将其他人放在第一的位置上。

中国古代名将TOP10

 1.孙武  
如果没有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以后的很多名将就没法诞生。他一生中指挥战役大小70余场,其中不成功的仅有3场,帮助吴主大败楚国,取得了春秋时的霸主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武圣”。
功    绩:8.5  
军事才能:10.0  
领袖气质:10.0   
    
2.
周瑜  
此人相貌英俊,礼贤下士,绝非《三国演义》中那样小肚鸡肠,从他原谅程普,就能体现出他的大度,帮助吴主平定东吴,招贤纳士,赤壁之战的领导者,以寡敌众,大败魏军。这里严重声名《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是虚构的。  
功    绩:9.0  
军事才能:9.0 
领袖气质:9.0 

3.田单  
田单在乐毅大破齐国时挺身而出,在齐国只剩2座城池时,巧用“反间计”,使燕国走马换将,妙用“火牛阵”进行反扑,夺回了齐国失地70余座城池,恢复了齐国,让乐毅的辛苦努力化为泡影。   
功    绩:9.5  
军事才能:9.0  
领袖气质:8.0  

 
4. 
谢安   乐毅  
我个人认为这两人不分上下,前者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领导全局,大败前秦军队,使前秦的百万大军最后只剩下十几万人,是我国比较杰出的将帅之才。  
后者帮助弱小的燕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攻城70余座,后被人田单反间成功,逃至赵国。  
功    绩:9.5  
军事才能:8.5  
领袖气质:8.0   
   
6.
白起  
长平之战的指挥者,杀死了赵军40余万,连克70余座城池,是古今将领无人能及,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但为人残忍,杀死,活埋了赵45万人之众,后遭人陷害,自杀身亡。  
功    绩:10.0  
军事才能:8.5  
领袖气质:7.0  

7.周亚夫  
在以寡敌众的情况下,平定了七国之乱,让西汉王朝得以延续下去,为武帝“推恩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人傲慢,最后落了个饿死的下场。  
功    绩:9.0 
军事才能:8.0
领袖气质:8.0 

8.卫青  
大破匈奴,极大地打击了匈奴王朝,把对汉最有威胁的民族打败了,使匈奴无力再与汉王朝争霸。  
功    绩:9.0  
军事才能:7.5  
领袖气质:8.0  

9.岳飞  
精忠报国,死而后矣,礼贤下士,但不逢明主,生不逢时,含冤而亡。  
功    绩:7.5  
军事才能:8.0  
领袖气质:8.5  

10.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之一,气薄云天,乃一代名将。  
功    绩:8.0  
军事才能:7.5  
领袖气质:8.0

  
以上只是指将领,并不指军师。

曾是我国古代的都城的城市

北京:曾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
西安:它曾先后是西周、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的都城所以西安有“六代古都的美名。
南京:三国时的吴国、后来的东晋和五代时宋、齐、梁、陈都相继在这里建都,曾有“六朝金粉之盛,明朝第一、二代皇帝也建都在南京,太平天国也建都在南京(改名天京)。
洛阳:是东周、东汉、三国时魏国、西晋、五代时后唐的都城,东汉时叫洛邑。
开封:自从五代时后梁建都以后,后晋、后汉、后周都建都在开封,称汴。北宋统一中国后,仍然建都在开封,称汴梁。
杭州:曾做过南宋的都城(称临安)。

咸阳:曾是秦朝都城。
成都:曾做过三国时蜀国的都城。
银川:曾是西夏的都城,当时叫兴庆。
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

中国历朝建立时间及其建立者1

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夏启,二里头) 

商朝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南亳、朝歌)

周朝的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镐京(西安))

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咸阳)

西汉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 长安)

东汉建立的时间:公元25年(刘秀,洛阳,相距227年)

三国形成时间:公元214年(蜀国建立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与标志。)(曹丕、刘备、孙权)

西晋建立的时间:公元265年(司马炎,洛阳)

东晋建立的时间:公元317年(司马睿,建康)

南北朝
           宋    公元420(刘裕)
          齐    公元479(萧道成)
          梁    公元502(萧衍)

                              陈    公元557(陈霸先)
          北魏     公元386534(拓跋珪)
          东魏     公元534550(元修)
          西魏     公元535556(元善)

                              北齐     公元550577(高洋)
           北周     公元556581(宇文觉)

五胡十六国
          前赵  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成汉/前蜀  304347   李雄、李寿
          后赵  319350          石勒   
          前凉  324376          张祚
          前燕  337370          慕容俊
          前秦  351394          苻健
          后秦  384417          姚苌
          后燕  384409          慕容垂
          西秦  385431          乞伏国仁
          后凉  386403          吕光
          南凉  397414          秃发乌孤
          南燕  398410          慕容德
          西凉  400420          李暠
          北凉  401439          段业、沮渠蒙逊
          夏   407431          赫连勃勃
          北燕  409436          高云、冯跋
附五胡十六国的兴与衰:

汉光文帝刘渊元熙元年(304年),控制了今山西河北大部的刘渊建国称制,国号汉,306年称帝。灭西晋后因为内部权利争夺,刘渊子孙被杀怠尽,其倒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是为前赵。光初十二年(329年)为后赵石勒所灭;
赵明帝石勒太和元年(328年),从前赵中分裂出的石勒自立为帝,是为后赵。新兴王石祗永宁二年(351年),大将冉闵击杀石氏家族怠尽,后赵亡;
成武帝李雄晏平元年(306年),在成都称王的李雄称帝建立成国。死后子侄争权,338年其侄李寿即位改国号为汉。归义候李势嘉宁二年,东晋大将桓温代蜀,汉亡
燕景昭帝慕容俊元玺元年(352年),在辽东称王的鲜卑慕容氏趁中原陷入冉闵之乱之机入侵中原,并与是年称帝,国号燕,是为前燕。幽帝慕容伟建熙十二年(371年)前秦苻坚出兵攻燕,前燕亡;
燕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元年(384年)前燕降秦贵族慕容垂趁苻坚大败之机乘机复国称王,后燕建立。昭文帝慕容熙建始元年(407年),放荡不羁的昭文帝为政变所推翻,政变领导人高云称帝,是为北燕;后燕亡;
高云称帝后第三年为冯跋所杀,冯跋称帝,国号仍是燕。后主冯弘太兴六年(431年)为北魏拓跋焘所攻逃亡高句丽,为其长寿王高琏所杀,北燕亡;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建平元年(398年),后燕慕容垂之弟慕容德逃至今山东境内称帝,国号仍为燕,是为南燕;后主慕容超太上六年(410年),东晋大将刘裕发兵攻燕,南燕亡;
前秦明帝苻健皇始元年(351年),氐族首领苻健乘后赵石氏之乱在关中起兵称帝,国号秦,是为前秦,传至苻坚时国势大振,一度统一北中国。383年淝水之战后一蹶不振,末帝苻崇延初元年(394年)为后秦姚兴所灭;
后秦武昭帝姚苌白雀元年(384年),羌族首领姚苌趁苻坚淝水惨败之机在关中称帝,国号也为秦,史称后秦。后主姚泓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大将刘裕出兵伐秦,后秦亡;
西秦宣烈帝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年),陇西鲜卑乞伏氏趁苻氏之乱在今甘肃陕西一带称王建国,国号也为秦,史称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十三年(400年)曾投降后秦取消国号,更始元年(409年),乞伏乾归逃回故地复国,后主乞伏暮末永弘四年,为夏国溃军所攻而亡;
凉武公张轨于西晋时任凉州刺史,专制一方,其子昭公张实继任,其孙凉王张祚称自立为帝,归义候张天锡升平十六年(376年)为前秦所灭,史称前凉,除张祚统治时期,其余各王均奉晋年号;
后凉懿武帝吕光太安元年(386年)前秦大将吕光伐西域归来见中原大乱遂占据凉州自立为王,后称帝。后主吕隆神鼎三年(403年)为后秦所灭;
北凉由段业所建,神玺元年(397年)脱离后凉吕光统治自称凉王,实权掌握在大将沮渠蒙逊手中,永安元年(401年),沮渠蒙逊政变杀死段业,北凉自此为沮渠氏天下。河西王沮渠牧犍永和七年(439年)为北魏所灭;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太初元年(397年),盘据青海之秃发鲜卑称制建国,国号凉,史称南凉。景王溽檀嘉平七年(408年)因穷兵黩武山穷水尽为后秦姚兴所灭;
西凉武昭王李暠庚子元年(400年),脱离沮渠氏统治自立为王,是为西凉。后主李歆嘉兴四年(420年)为沮渠氏所灭;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龙升元年(407年)匈奴后裔赫连勃勃在今陕北称帝,国号夏。末主赫连定胜光四年(431年)为北魏所灭;